新浪新闻客户端

一天吃九顿也不腻?沉浸式体验延吉一日

一天吃九顿也不腻?沉浸式体验延吉一日
2024年06月20日 09:20 新浪新闻

  

  

  延吉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被问的朋友们十个有九个回答:美食!

  说来也怪,许多美食可以标准化复刻,无分地域。而延吉美食那是必到当地吃,才更有那份滋味。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刻板成见,但是也听到不少人这么说。

  初夏时节,记者坐上去延吉的高铁,去采访、体会延吉一日可以带来哪些美好。

奔向延吉的最美高铁。杨旸/摄奔向延吉的最美高铁。杨旸/摄

  车窗外闪过山峦、田野、星罗棋布的稻田、绒绒绿草上的牛群,这个被称为最美高铁的线路,一路如画相随。略遗憾的是,隧道很多,美景成为插播的广告,一路凝目不瞬,看不够。

  延吉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地处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脉北麓。风光秀美,别具风情。

  “延吉恐龙王国”“延大网红墙”“逛吃水上市场”……距离长春高铁站车程2小时30分左右、距离长白山高铁站车程1小时40分钟左右、自驾则1小时左右即可抵达长白山,交通便利的延吉在区域旅游带动下,近年来已成为新晋网红城市,美景美食频频出圈。在中国朝鲜族民俗园里当一天“公主”,在延大网红弹幕墙前,手持一杯印有“延吉”logo的咖啡拍一张照片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尝一尝,我这打糕好吃。”“来,喝碗牛尾骨汤。”“尝尝米酒吧,我这米酒,全宇宙最好喝。”……清晨,在延吉,美好的一天从早市开启。

  早上不到8点,走进延吉人民公园东侧的延边东方水上市场。人群熙熙攘攘,热情的摊主们先不是动员你买,而是让你“尝一尝”。辣白菜、打糕、米肠、参鸡汤……延吉的美食色香味俱全,颜值很高,浓烈气息氤氲的早市会调动人的各种感官。

早市上的美食好吃又好看。孟海鹰/摄早市上的美食好吃又好看。孟海鹰/摄

  参鸡汤正在大锅里煮、牛尾骨汤已熬出牛奶般白汤、热腾腾的各色蒸饺莹润饱满、鱼皮包饭色泽诱人、现场制作的打糕软糯香甜,这条全长200余米的早市,每个摊位都有特色。

早市上15元一碗的参鸡汤。孟海鹰/摄早市上15元一碗的参鸡汤。孟海鹰/摄

  人太多,不少摊主趁着人流潮汐暂时退潮的空档,背过身,抓紧吃点东西。卖米肠的吃自家的米肠,卖打糕的吃自家打糕。“自己做的东西自己吃,看来是对自己食物的质量充满自信哦。”记者笑着问。“那当然,我们这真材实料,干净又卫生。”摊主们自信笑答。

早市里牛尾骨汤熬出了牛奶色。孟海鹰/摄早市里牛尾骨汤熬出了牛奶色。孟海鹰/摄

  不少游客都是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吃,惆怅的是太多了,简直吃不过来。从大连来的王女士母女正挑选着美食,“每样都想吃点,太好吃了,延边的特色文化,我们感觉就是美食哦。”

  在这个早市,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你只管选着吃,价格无需费心,它都是透明的。比如参鸡汤都是15元一碗。在每个摊位前都放置着由延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制作的食品标价板,商品价位一目了然。

  30多岁的范海燕站在摊位后面,麻利地盛起一碗参鸡汤给客人,还不忘记叮嘱一句,喝完免费添汤啊!

  “既然来了,汤就喝饱饱的,喝得高高兴兴的。15元一碗参鸡汤,可以免费添汤。”范海燕说,有客人最多加三次汤。而牛尾骨汤,有客人加了四次汤。这些汤最少熬10个小时,我半夜12点就来准备早市的食物了。在延吉,准让你吃得饱饱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吃不到,看不到的!

范海燕正在为顾客打包美食。 孟海鹰/摄范海燕正在为顾客打包美食。 孟海鹰/摄

  制作这些传统美食,充满了人们的诚意,许多摊主都是像范海燕一样从午夜就开始忙碌。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延吉美食的品相呈现,其背后是勤劳的品质和对生活的热爱。

  舌间带动脚步。延吉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郑成武说,早上水上市场只是吃的开始,游延吉,不少人中间会不停地吃,甚至一天吃九顿。

  在这里,咋就能一天吃九顿也不腻?

  冷面、泡菜、石锅拌饭、烤串、烤肉、包饭、打糕、汤饭……百余种朝鲜族美食总是令人闻之食指大动。立足优势、做强特色,延吉不断做精美食旅行金招牌。“全州拌饭”“顺姬冷面”等品牌老店经常大排长龙,“辣拌花蟹”“奶油米酒”等网红餐饮也倍受欢迎。延吉不夜城美食街、水上市场、延吉西市场等特色美食聚集地,赢得了众多游客的喜爱,近年来,延吉餐饮行业总体销量大增。

  “吉林的食材品质一流,有最好吃的大米、玉米、牛肉、杂粮杂豆,最好喝的矿泉水。要打造更多特色美食街、美食城、美食打卡地,开展冰雪美食节、啤酒消夏美食节等系列活动,让美食美景承载美好记忆。”在6月13到16日刚召开的吉林省旅游发展大会上,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感慨吉林美食之美,还特别提到延吉,他说:在基层调研,我来到延吉早市,人山人海,不到9点,许多摊位就卖空了。许多外地游客,成几十斤的买。现在快递方便,现场打包邮寄。(食物)口感清爽,清爽就迷人,吃就要吃出特色!

  在早市吃得心满意足,2小时后,转场中国朝鲜族民俗园。

民俗园里到处是开心的旅拍“公主”。 权海兰/摄民俗园里到处是开心的旅拍“公主”。 权海兰/摄

  还未进园,就看到街道两边一排排的旅拍店。据介绍,2022年民俗园周边只有3家店,现在周边有300多家店,全市则有600多家店。随机走进一家店,一问,有一千多套衣服供选。店员说,手工做的、面料好的更贵。

  现在,民俗,恐龙、足球等文体旅融合,成为延吉“网红”打卡要素,一业兴百业旺。

  郑成武说,“到延吉中国朝鲜族民俗园当一天‘公主’”带火了旅拍,也带火了相关产业,现在全市有化妆师上千人,摄影师总是人手紧俏。市人社局为此专门办了免费的培训班。朝鲜族民族服装加工厂不仅前几年的库存清空了,而且销量很火。门市房不再闲置,就连妆造卸妆也带火了洗头的服务。我春天时到干洗店洗件羽绒服,都拖了好久洗不上。旅拍店干洗的活太多,不急的羽绒服压根排不上。

  走进民俗园中,一派喜气洋洋。来自成都的姑娘缪存丽身着白裙绿衣民族服装,长辫子上是美丽的头饰,正在和家人开心地视频:我穿的漂亮吧,这里可好了。“298元,妆造,衣服,摄影师跟拍一条龙服务。精致的妆容和头饰,用了一个多小时,物超所值。”缪存丽说。

  来自沈阳的邓女士带着两个女儿来玩,7岁和3岁的两个宝宝穿上民族服装,正开心地在园内的米酒坊玩着水。邓女士则在找各种角度拍照,笑着说:“有特色!好看啊。”

民俗园里两个小姑娘正开心地玩。 孟海鹰/摄民俗园里两个小姑娘正开心地玩。 孟海鹰/摄

  延吉具有特色鲜明的朝鲜族文化。为了让人们更好体验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园把米酒、打糕非遗工坊等建在园内。

  在园内的李香丹宫廷米糕店,林成男,朝鲜族传统米糕制作技术传承人,为我们展示他亲手做的各式打糕。“我曾在国外留学,现在回到家乡。既因为一份责任感,也因为家乡有平台,有事业空间。做米糕很辛苦,从泡米到制作,每一步都要细心看着。您看这艾草糕,我跑了好多山头才寻找到最好的艾草。”

精美的米糕,颜色都是来自于植物、食物。精美的米糕,颜色都是来自于植物、食物。

  “这两年,延吉旅游火得不得了。”林成男说,生意挺好,我每天下班时,看到外地游客打车,就顺路免费搭载,我们延吉就是这样热情好客呀。

  “对呀,延吉就是个温暖的城市。”在政府部门工作的许先生对此深有同感:我在晚上拉过在路边等车的一家三口。我们延吉人热情到什么程度呢?外地游客没做好攻略,到后发现一房难求,有的老百姓会让他们到家里住。还有不少志愿者自发到车站接游客。这没啥,很自然啊。比如,有外地游客坐下看菜单,坐隔壁吃的延吉本地人就会热情地告诉他点啥好吃。

  充满温情的小城,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慢生活深呼吸,不断以新场景刷新游客体验,同时,文旅新业态也在不断激发着消费潜力。地道独特的当地美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延吉,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中午吃过美味烤串,下午去乡下喝咖啡。

  想不到吧,延吉,这个不到70万常住人口的县级市拥有1000家左右的咖啡馆,如果换算成“每万人拥有量”,得到的比例是上海的4倍多,被网友称为“县咖之王”,咖啡店遍布城乡。

  我们从延吉市中心出发,不到20分钟,就来到理化村的林中咖啡小屋。

  是的,就是这么近,在延吉,城市和乡村就是这么相亲相近。

  林中咖啡小屋,满眼满山的绿色,沁人心脾,沉浸在自然中的时尚气息让人沉醉。延吉是生态之城,市区三面环山,被布尔哈通河、烟集河两河环绕,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5%以上,是“天然氧吧”。

  微风徐来,凉爽怡人。说到底,人还是个生物体,夏日凉风张开身体的快乐细胞,有着吉林省22℃度夏天的加持,才让这一切更为美妙。

  坐在林中咖啡店感受慢时光,看着孩子们嬉戏,大人们沉静。不由得对当地旅游总结材料成绩单,有了更直观感受——“现在,人们的旅游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延吉充分发挥文旅资源禀赋,旅游产品特色鲜明,县域基础设施不断提升,2023年,以第4名的成绩上榜全国热门小众目的地TOP10榜单。”

绿意环抱的林中咖啡绿意环抱的林中咖啡

  恋恋不舍地告别林中咖啡的惬意,黄昏时分,我们来到延边大学旁边的可可黑咖啡店。店主金虎正在教授学员咖啡拉花。金虎说,从几家发展到上千家,随着全市咖啡店越来越多,需要这方面的技能人才,这些年,我已培训了1000多名学员。外地人总是特别羡慕我们延边的美食,说我们天天吃好吃的,过得咋这么滋润呢。所以呀,我们都爱延吉,哪也不去,就留在自己的家乡。

  学员赵海峰正熟练的拉花,他是延边大学大二的学生,跟着金虎学了快一年了:很感兴趣,能独立操作了,未来大概率留在延吉,梦想去开一家自己的咖啡店。

  来自沈阳的大学生傅荣伟和舒诗涵说,延吉的人很友善,城市既有时尚感,又有烟火美食的松弛感。

  的确,这就是延吉,现代化的大都市和小城的悠闲松弛感妙合无垠。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独具特色的美食歌舞,生态山青水秀,城市和谐和美,充满温暖温情。年轻人越来越多,城市焕发勃勃生机。

  近年来,延吉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延吉市“青年延吉”城市发展实施方案》,推出一系列住宿、餐饮、门票、公交等优惠活动,吸引众多年轻人集聚延吉。突出特色、打造热点,借助网红经济新模式,网络“种草”效应进一步催生了年轻人崇尚个性、注重体验的旅游新趋势。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延边大学马路对面的网红弹幕墙流光溢彩。好多人在此打卡留念,这又催生了照相产业。33岁的王师傅正在给一位南方来的小美女拍照。“一晚上能照十多组,这里很出片。我还另有工作,拍照是乐趣,既方便游客,自己也开心。10元一张,价格很亲民哦。”

  离开弹幕墙,我们来到穿城而过的布尔哈通河畔。晚风轻漾,城市灯火辉煌,河水静静流淌,霓虹辉映波光,有飞机低低划过,降落在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夏日里,河畔是人们散步休闲的好去处。而到了冬天,河面冰封雪覆,这里就成了冰雪乐园。

  2024年端午节期间,延吉市接待国内外游客约26.3万人次,同比增长8.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3.4亿元,同比增长9.7%。

  “突出我们的特点,打造核心竞争力,小而精。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过好我们的生活,不是刻意去营造 。”郑成武说,延吉旅游不是刻意去做什么,更多的是呈现“我的生活”,让人们去感受去融入延吉的生活。我们的幸福和快乐,会感染你!

美丽的延吉,布尔哈通河穿城而过。于长馨/摄美丽的延吉,布尔哈通河穿城而过。于长馨/摄

  是啊,正如长白山大美而无言,真正打动人心的美好总是自然而然。

  像延吉拥有鲜明个性一样,吉林全省东中西三大板块也是特征鲜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东部群山巍巍、林海茫茫、虎啸龙吟,1400公里边境线风光秀丽、人文荟萃、风情浓郁,是全省冰雪游、边境游、民俗游的重点区域。中部沃野千里、江河蜿蜒、文脉厚重,繁华时尚的现代都市星罗棋布,恬静自然的乡村彰显关东风情,发展观光游、休闲游、乡村游优势突出。西部天高地广、草原辽阔、河湖互济,查干湖、向海、莫莫格鹤舞长空、渔牧兴旺,生态游、避暑游得天独厚。

  而作为吉林旅游东部版块的延吉,正日益融入吉林省乃至全国旅游全域发展大局中。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需要强化系统谋划和科学布局。近年来,吉林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全域”谋划,旅游产业布局全面铺开——东西旅游“双环线”、冰雪避暑“双产业”架构基本形成,产业供给更加多元,旅游业发展呈现崭新气象。“清爽吉林·22℃的夏天”、“温暖相约·冬季到吉林来玩雪”双引擎发力带动四季旅游提质增效。

  6月13日至16日,吉林省旅游发展大会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召开。为打造吉林省“万亿级”大旅游产业集群,发布了《吉林省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旅游发展规划》《大长白山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旅游发展规划》,统筹推动G331沿线、大长白山区域以及松花江流域地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将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吉林市、通化市、白山市、延边州这五地的旅游业紧密串联成一片生机勃勃的旅游发展版图,志在将大长白山区域打造成世界顶级旅游目的地。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更将促进吉林全域旅游经济蓬勃发展,为全省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延吉距离长白山高铁站车程1小时40分钟,2025年,新高铁通车后,北京到长白山的车程缩短至4小时左右。延吉的朋友圈在扩大,吉林省的全域旅游正在腾飞。

  “避暑胜地、滑雪天堂、世外桃源、关外福地。”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省委书记景俊海饱含热爱地说:吉林之美超乎想象,但历史上的著名文人墨客很少来到吉林,所以缺少文学名著和著名诗篇对这里山川人文的描写。但独特的资源禀赋足以让我们树立“美丽自信”。

  是的,留白的吉林等着人们去发现、去书写。长白山、查干湖、松花湖,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吉林的一山两湖三江四季,22℃度的夏天和北纬42度的静风粉雪,美得得天独厚,足以托起这份美丽自信。

莫莫格湿地鹤舞长空 潘晟昱/摄莫莫格湿地鹤舞长空 潘晟昱/摄

  “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近年来,吉林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发挥资源优势促进产品更新迭代,实现文旅市场多点开花,培育了以长白山、延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旅游IP,引爆了旅游市场。

  近年来,吉林步入上升期、快车道,旅游业亦是功不可没。资料显示,2023年,吉林省经济增速一季度居全国第1位,全年居第7位。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再次居全国第1位。旅游业同样跑出了“加速度”。今年一季度吉林累计接待国内游客9071万人次,同比增长95.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682亿元,同比增长107%。刚刚结束的端午节假期,吉林全省接待国内游客840.1万人次,同比增长69.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0.2亿元,同比增长72.4%。

  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此次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也释放出要做好“旅游+”大文章的强烈意愿——要紧跟多业共生趋势,促进多元业态融合发展,培育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旅游带动吉林百业兴旺。

  市场人气火爆、产品加速迭代、品牌热度飙升……吉林,正着力打造万亿级大旅游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旅游强省,更好地把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率先突破注入澎湃动能!

  好风凭借力。延吉,正奔向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总策划:汪志球

  监制:孟海鹰

  文字、出镜:孟海鹰

  视频拍摄、制作:石天蛟 邱茜

  出品:人民日报社吉林分社

吉林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