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永不褪色的“红”丨伟人读书立志从这里启航

永不褪色的“红”丨伟人读书立志从这里启航
2024年06月20日 07:17 湘潭在线

  编者按: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兼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珍贵馈赠,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生动教材。“红”是湘潭最美的底色,大量革命文物如颗颗珍珠分布在莲城大地上。即日起,湘潭日报、湘潭在线、新湘潭客户端推出系列报道“永不褪色的‘红’”,一起走进革命文物的故事,汲取奋进的力量。

南岸私塾门前游人如织。 (全媒体记者 罗韬 摄)南岸私塾门前游人如织。 (全媒体记者 罗韬 摄)

  “永不褪色的‘红’”系列报道①

  伟人读书立志从这里启航

  全媒体记者 谷桔

  南岸私塾:文保小档案

  名称:南岸私塾

  地理位置: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

  文保等级:1983年10月10日,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同志故居范围内加以重点保护

  从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往前约80米,可以看到一座不是很高的建筑。从外观上看,这座建筑的前外墙为青砖,其余部分为泥砖,青瓦盖顶,白色粉墙,还有木榫结构、木门槛等明显的老建筑特点。这座建筑名为“南岸”,最初是一座祠堂,它还有一个为广大民众更为熟悉的身份——伟大领袖毛泽东少年时读私塾的地方。

  夏日午后,南岸私塾迎接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少年毛泽东是如何读书的?他从书中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推开大门,人们仿佛跟着毛主席一起走进私塾,开启智慧之门,继而开启伟人光辉的一生。

  启蒙私塾

  南岸房屋建于清代,建筑面积394.52平方米,坪前有一口池塘,毛泽东少年时代曾在这里游泳。走进大门便能看到一尊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毛泽东像,大门左侧共有房屋9间,可以看到“邹春培先生卧房”“饭堂”等房间,靠北角楼房一间曾为私塾课堂。

  “这里以前是祠堂,但并不是毛氏家族祠堂,而是邹姓祠堂。”解说人员介绍,南岸房屋系邹姓祠堂公产,以前为农民所居。旧时的祠堂空间宽敞,大多承载了家族教育、学校办公场所等功能,邹姓祠堂成为私塾也就不难理解了。那时候,“忙时帮农活、闲时读读书”是孩子们的生活常态,读书也不像现在这样充满仪式感,带点米到私塾就可以读书了。

  南岸离毛泽东的家仅80多米,地缘靠近,加之毛泽东骨子里有着对知识、对真理的强烈渴望,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他在南岸私塾启蒙。并在此读了两年书,塾师是邹春培。

  在南岸私塾,毛泽东始读《百家姓》《三字经》,继而读《论语》《孟子》《诗经》等,其过人的天赋也在此初现。毛泽东天资聪颖,他读过的课文都能背诵下来。先生邹春培要毛泽东填红蒙字,他不愿填,而要自己随手写。有一次,邹春培因事外出,嘱咐学生温习功课。毛泽东将课文熟读后,便邀了几个同学到屋前池塘游泳。先生回来后见此情形非常生气,便要学生对对子,对不出就要打手心。先生出的是“濯足”,毛泽东即对以“修身”,先生不禁连连点头。

  在南岸私塾,毛泽东还常把自己的笔墨纸张拿出来和同学共用,看到有些同学因家庭贫穷没有带饭,他就把自己带去的饭菜分给大家吃。

  求知若渴

  “毛主席在家乡读了6年书,换了7家私塾,中间还经历了停学、复学,由此可见他对学习的热爱。”跟着解说人员的介绍和引导,我们继续探寻。

  从1902年至1910年,毛泽东在家乡开启了曲折的私塾求学路,在南岸私塾读了两年书之后,他先后到关公桥私塾、桥头湾私塾、钟家湾私塾、井湾里私塾、乌龟颈私塾、东茅塘面山楼私塾等地读书。

  值得一提的是,1907年至1908年,毛泽东停学在家务农,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渴望。

  “我十三岁时,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白天做一个全劳力的活,晚上替父亲记账。尽管这样,我还是继续读书,如饥似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经书除外。”“我常常在深夜里把我屋子的窗户遮起,好使父亲看不见灯光。就这样我读了一本叫《盛世危言》的书,这本书我非常喜欢,激起我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1936年,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起了小时候停学期间的读书情况。

  读书期间,毛泽东启蒙了心智,展露出非凡的才华和气度。

  在井湾里私塾读书时,毛泽东写了一首题为《赞井》的诗:“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先生毛宇居被毛泽东的才气所打动,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毛泽东。此后,他不断改善教学方式,还常常把自己的藏书借给毛泽东看。

  “还有一件事对我有影响,就是本地一所小学来了一个‘激进派’教师。”毛泽东还曾向埃德加·斯诺这样说。这个“激进派”教师名叫李漱清,毛泽东在韶山读书时常去他家看书、请教,在他的影响下产生了“破旧立新”的初步意识。还有毛泽东的堂伯父毛麓钟,引导毛泽东深入研究历史,并关注时事和国家现状,鼓励毛泽东走出乡关。

  毛泽东读过的私塾大多只剩下遗址,南岸私塾却穿越风雨完好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如今,它是全国青少年励志教育重要基地,以伟人读书的点滴记忆,激励着更多人。

毛泽东建筑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