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万千气象看甘肃丨黄土高原上的列宁学校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万千气象看甘肃丨黄土高原上的列宁学校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024年06月20日 14:52 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任磊

  在山青水秀的荔园河畔,有一所历史悠久的红色学校,是中国共产党人于二十世纪30年代初,在祖国大西北创办的第一所红色学校。

  6月20日上午,“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甘肃行走进庆阳市华池县,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网络名人和媒体记者走进南梁镇列宁小学旧址,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崭新气象。

  1934年2月25日,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在南梁成立后,为了配合革命斗争的需要,培养好下一代和接班人,刘志丹等在四合台的老庄河借用村民邵凤麟家私塾窑洞三孔,办起了边区第一所红色学校——列宁小学,招收贫穷人家的子女上学读书,推行新型的免费教育。

  办学初期,小学聘请了原私学先生代教,有学生16名。至11月,学生多达50多名。当时,列宁小学开设有国语、算术、军体、歌咏等课程。同时,宣传革命精神、马列主义。

  学校成立后,刘志丹等边区领导人,经常亲临学校视察、讲课,关心过问学校的各项工作。

  在边区政府的重视和关怀,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到1935年春,列宁小学的学生增加到了65人。

  随后,受战火侵扰,列宁小学几经搬迁,但没有停止办学。至1947年3月,陇东战争爆发,列宁小学被迫暂时停办。1948年秋,学校恢复教学。

  从1934年3月至1949年9月,15年时间里,列宁小学共培养出学生380多人。这些学子,在随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屡立战功,成绩卓著。

  新中国成立后,列宁小学受到了各级重视,办学条件及教学质量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发展,学生数量也逐年增多。

  列宁小学不断扩建,并于2021年秋季整体迁入新校区。新校区占地约66亩,可容纳1400名学生,可设教学班30个,成为了一所标准化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列宁学校。

  而今,列宁小学旧址被保护了起来,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列宁学校副校长杜妍介绍,今天的列宁学校是华池县最大的九年制村镇学校,总有教师80多人,学生1100多名。

  为了传承好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列宁学校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凸显红色育人特色,通过“知”“树”“行”行动,把红色精神注入青少年的血脉,让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发扬下去。

  “知,就是引领学生做精神的知者;树,就是要引领学生做理想的树者;行,就是引领学生做少年的行者。”杜妍说,“我们还开设了红色腰鼓、红色剪纸、红歌演唱、红色诗词吟诵等特色课程,拓展了红色网站、红色故事阅读等10项行动,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助力学生实现从成人到成才的转变,最终成为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