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参考消息特稿|智能为马 向新驰骋——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观察

参考消息特稿|智能为马 向新驰骋——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观察
2024年06月20日 14:12 新浪新闻

  【原标题】智能为马 向新驰骋——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观察

  文/本报记者 毛振华 梁姊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风起云涌,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6月20日至23日,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天津举办。此次博览会以“智行天下 能动未来”为主题,集中呈现全球智能科技领域顶尖技术产品,并针对人工智能大模型、低空经济等热点领域设置特色专区展示。记者观察发现,在人工智能推动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制造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日益壮大,美好未来已然到来。

  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在博览会现场的国家电网天津电力展台前,工作人员展示了“空天地”立体智慧巡检系统。它融合无人机、高清视频、智能机器人等多维技术,推动业务向数智化转型。

  “无人机电量充足,智能巡检机器人、设备遥视系统正常!”随着一声令下,运维人员操作无人机实施巡检,确保高温天气下特高压变电站安全稳定。无人机搭载的变焦摄像头和红外测温模块,能对关键信息进行仔细观测。同时,部署在变电站的视频装备与站内智能巡检机器人“携手”,收集信息更全面、更精准。

  6月18日,工作人员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内布展施工。6月20日至23日,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天津举办。(赵子硕 摄)

  将人从过去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是人工智能改变传统作业方式的缩影。人工智能曾经是《黑客帝国》等科幻电影中遥不可及的未来。如今,从AlphaGo击败围棋世界冠军,到Sora模型惊艳亮相,人工智能为现代社会打开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在生产操作一线,中铁十八局三公司首套智能化机械手臂在西成铁路建设项目投入使用以来,实现机器人自动加工拱架,减少了人为干预和成本投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该项目负责人王晓俐说,技术人员只需设定好参数,即可由机器人自动操作完成,比人工方式更精准。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蔚来汽车正在推进能源互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智能充电桩、分布式能源等方式,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智能化管理。

  在二手车检测领域,老师傅凭经验“吃饭”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懂车帝”研发出二手车智能化检测设备D-BOX,不但实现自动化率提升和误检率下降,更节省近一半的人力成本。

  在供需两侧共同推动下,大批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成果从实验室研究走向实践应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专利技术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重要竞争者。截至2023年底,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层、模型层中国公开专利达到6.2万件,其中有效专利近2万件,审中3.5万件。2017年以来,专利申请年均增长率超过43%。

  技术应用赋能百业

  当前,人工智能与产业交融,赋能千行百业,在诸多领域正在成为关键生产力。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有机构预测,2035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有望达1.73万亿元,全球占比达30.6%。

  人工智能助力金融服务获取更便捷。天津固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从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施工,最近这家企业进入扩张期,资金周转遇到困难,金融机构为它送来“及时雨”。我国首批民营银行之一的金城银行通过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手段,对中小微企业风险实施精准量化评估,将纯在线、无抵押的小微企业贷款额度提高到500万元,做到了支持实体经济“既普又惠”。

  近年来,百度文心一言、科大讯飞星火认知等一批国内人工智能大模型上线,将人工智能赋能推向新高度。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认为,大模型重新定义了人机交互、营销和客服,并催生人工智能原生应用。

  智能派单、智能处置、智能分析……不久前,百度将文心大模型能力与北京海淀区“接诉即办”应用场景相结合,充分发挥大模型在深度语义理解、内容生成、智能交互等方面的优势,实现派单、处置、分析、主动治理等“接诉即办”工作流程的智能化升级。

  放眼未来,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将成为重要引擎。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志耘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沿着追求更高精度、挑战更复杂任务、拓展能力边界等方向持续演进。场景创新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升级、产业增长的新路径。

  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人工智能前景毋庸置疑,但治理体系仍有待持续完善。海量流动的数据和“算法黑箱”在不断扩张的算力规模“催化”下,带来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北京大学(天津滨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本次博览会带来的“展品”是智慧诊疗系统“小雅医生”和医疗垂域大模型“小北健康”,分别聚焦于病人生化指标分析和自然语言问诊。

  在该研究院副院长李方平看来,在人工智能医生即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当下,患者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亟待关注的课题。奇安信披露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医疗卫生行业泄露数据超9亿条,涉及众多敏感个人信息和商业机密。“如何保证患者隐私不被泄露,相关数据能够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是大模型更好服务患者的基础。”李方平说。

  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固然令人兴奋,但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看来,同样要关注背后的风险隐患。今年5月,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称,东南亚犯罪集团正将智能聊天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换脸加入“杀猪盘工具箱”。媒体认为,这种更复杂的手段能显著提高诈骗效果,并将扩大受害者范围。

  “如今的大模型已经能够完成图像语音视频融合生成,这种‘真实的虚假’会造成虚假信息在数字空间蔓延,是我们在社会治理方面亟须面对的挑战。”孟祥飞说。

  作为人工智能发展大国,近年来我国正逐步强化对人工智能的规范引导。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2019年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2021年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2023年又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安全、治理三方面系统阐释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方案,彰显大国责任与担当。

  人工智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意味着将会有更多、更先进、更高效的生产工具持续问世。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连续多年参加博览会前身世界智能大会,他建议,要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业协同和跨界融合,推动智能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强人才培养,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刊于《参考消息》2024年6月20日第9版

  编辑:何娟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