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我们靠什么拧成一股绳?

我们靠什么拧成一股绳?
2024年06月20日 10:09 新浪新闻

6月18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6月18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6月18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嫣 张兴莎 摄影 张必闻 长沙报道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件是把别人口袋里的钱掏走,另一件是把别人脑袋里的想法改变。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可谓是“最难的事”之一。

  6月18日,由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7位代表进行交流发言,分享了优秀案例。

  记者待会解读这些案例,先来说说思政工作。

  思想是行动的总开关。

  对于个人而言,意识是可以反作用于物质的,指导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所以,有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决定了我们会把物质世界改造成什么样。

  对集体而言,“大目标”是由个体“小目标”积累而成。引导个体、凝聚个体、团结个体,拧成一股绳,才能实现国家和民族的集体目标。

  那么,靠什么来拧成一股绳?思想。

  通俗地说,让集体向前的目标、愿景、计划,得到众多个体的认同、支持和参与,就是思政工作的核心。

  因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

学生在毛泽东同志故居参观。学生在毛泽东同志故居参观。

  思政工作毕竟难度很大,我们既要重视,也需要正视。

  正视其难。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信息来源越来越多元的今天,思政工作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难。

  比如,90后、00后更擅长获取信息,更喜欢思考、更敢于质疑,对人对事有自己的独立判断,传统的课堂式说教、填鸭式灌输很难取得效果,甚至会产生反作用。

  再比如,正在开展思政工作的人,大多经历的是传统的思政教育。如今,不仅要把“理”讲好、讲透,还要讲得生动、有味,这无疑是新的挑战。

  正视其用。有人提出,现在都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了,思想政治工作真的还那么重要吗?

  我们不否认科技的重要性,但集体主义的思想意识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宝贵财富之一。

  《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页面。

  《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很好理解,就是军事武装,国防力量,是我们岁月静好的基础和保障。那么“祀”呢?字面意思是祭祀。但老祖宗的智慧不容低估,这里的“祀”确实是祭祀的意思,但那只是外在的形式,其内核应该是信仰,是我们这个族群共同认可和追求的集体目标。

  这种共同追求的集体意识,所能迸发出的能量往往是超乎想象的。

  比如,新中国成立初期,那些饿着肚子、靠着算盘“手搓”出原子弹的科学家们。

  比如,抗疫之中,那些闻令而动的单位、无数逆行的人们。

  因为相信,所以才会义无反顾、义不容辞、全力以赴。

  正视其变。和以往相比,思政工作其实面临很大的变化。

  比如,网上匿名的主体、隐蔽的价值观取向,给思政工作带来很大的冲击。这也“倒逼”着思政工作必须浸入虚拟空间。

  从另一个角度看,更多的新技术、新媒介、新载体也为思政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近年来,国家对文化自信的重视,社会对“国潮文化”的觉醒,无疑都成为了思政工作的强大推动力。

  “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专列。

  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现场,听完各位代表的发言后,记者受益匪浅,试图梳理其中的启示:

  “融”,利用好大课堂。

  思政工作是堂“大课”,要利用好大课堂,融入大场景、大氛围。

  就说说湖南这个“大课堂”。

  湖南是红色热土,“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这里是伟人故里、将帅之乡、革命摇篮。

  “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就很好地利用了这个红色“大课堂”。

  为了让全省中小学生高中毕业前都到韶山参加一次研学实践,去年4月以来,湖南省教育厅将红色研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把“大思政课”搬进伟人故里,在全省掀起了“我的韶山行”中小学生红色研学热潮。截至今年5月,已有175批21万余学生赴韶山参加红色研学。

  省教育厅组织专家,深度挖掘韶山红色资源,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开发小、初、高三个学段共36堂主题研学课程。选取“饭篮子”“七十三个补丁的睡衣”等一批富有感召力的文物作为思政课的“生动课本”,让学生在实景感受中激发思想共鸣。

  湖南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

  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内,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龙兵经常和学生们在这里开展“一堂走着上的思政课”。

  行进的讲解点包括书院大门、“实事求是”匾额、讲堂等处,从岳麓书院出来,师生们还去爱晚亭、长沙会战指挥部旧址等地。

  途中,龙老师不时提问,学生作答,不断有游客加入,小课变成了“大课”。

  “真”,落点到每个人。

  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需要真心、真情,才会有真效果。而以人为本,还需要“落点”到每个人身上。

  员工从单位辞职,一般都是拍屁股走人。如果企业对离职的员工一一进行访谈,请他们提意见,谈感受——对这样的做法,你是不是感到很惊讶?

  在此次经验交流会现场,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李晓明的发言,让记者印象深刻。

  这家公司是南通市最大的民营制造型企业,员工超过1.6万人。这家企业在全国首创了“精神家园工程师工作制”。

  精神家园工程师按1:25左右的比例配备,他们平时了解员工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做思想工作。

  中天科技对员工的访谈,贯穿于入职、转正、在职、离职四个阶段。李晓明介绍:“通过访谈,倾听诉求,把管理和服务延伸至每一个员工。”

  近年来,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着力打造“航灯”思政品牌,依托机场大讲堂、主题读书班、理论宣讲站等平台,开设了理论思政课、工匠思政课、青春思政课;利用岗前十分钟,开设人人上讲台、个个当讲师的“一线课堂”。

  望城区7000多名中小学教师有了各自的专属编号,正式成为“雷小锋导师”。

  还有一个案例在会上进行书面交流——长沙市望城区的德育品牌“雷小锋”。

  望城区十万中小学生不仅有共同的名字“雷小锋”,还有各自不同的专属“雷小锋”编号。

  长郡斑马湖中学学生刘子鑫拿到自己的“雷小锋”编号后,激动地与编号牌“合照”。如今,望城区中小学生的校服上多了一枚身份标识——写有各自“雷小锋”编号的徽章。

  “雷小锋”编号“落点”到每个学生的身上,激发每个学生弘扬雷锋精神的动力。

  “新”,厚植好“科技范”。

  新技术是实现思政工作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应用先进技术和工具,可以实现思政工作的智能化、自动化和集约化。

  AR拍照、沉浸体验、弹幕评论、打卡发圈……当下这些备受年轻人追捧的“出圈”新潮方式,一一出现在中南大学的思政课堂上。

  中南大学“友善”体验课堂的经验,在此次交流会上进行了书面交流。

  中南大学“友善”体验课堂现场。

  “友善”体验课堂共分为测评区、学习区、体验区、践行区4个区域。同学们通过小程序打卡、互动游戏等一系列环节,来体验这堂富有参与感的思政课。

  这堂课是具有数字化、可视化、交互性特点的“科技范”。

  在测评区,系统从四大友善维度随机匹配测试题,几分钟就能生成一份专属的“友善度”测评报告。

  在“友善小剧场”环节,同学们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共同探讨如何做出友善的选择。

  “友善”体验课堂自开课以来,同学们给出了平均98.02的高分。“爱了爱了,没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可以这么潮!”该校腊文娜同学说。

  同样是思政课,去年9月20日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线、在长沙录制的《强国思政课》第二期《雏鹰奋飞更自信》,也“科技范”十足。

  《雏鹰奋飞更自信》不仅以湖湘精神和红色文化为教案,还依托XR虚拍技术、虚拟动点的动捕技术,搭配顶尖4K摄录系统、多讯道超高清导播系统等,为全国各地无法亲临现场的同学,送上沉浸式的全新视觉体验。

  《雏鹰奋飞更自信》这堂课在电影级XR(扩展现实)虚拟演播厅录制。

  一个优秀群体的形成,并不会凭空出现,需要智者的引导,需要贤者的培育,更需要能者的凝聚。

  于国家民族而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则无江海不可跨越,无远山不可登临。

  于我们个人而言,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更有力量。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