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人民城市·影视之约|中外影人相聚电影之城,银幕内外共话文明互鉴

人民城市·影视之约|中外影人相聚电影之城,银幕内外共话文明互鉴
2024年06月20日 09:12 上观新闻

  又是一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伊朗导演雷扎·多尔米希扬还记得10年前那个美妙的夜晚。当时,他凭借影片《我没生气!》连中三元,一举斩获亚洲新人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三个奖项。“对我来说,这是非常难忘和美好的回忆。”10年后,他又回到上影节,在6月19日举办的亚洲电影沙龙上,向观众分享了这一段与“亚新”的往事,“当年拿着亚新的奖金,我去做了下一部电影。上海国际电影节鼓励新人的成长。”

伊朗导演雷扎·多尔米希扬伊朗导演雷扎·多尔米希扬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22位评委会成员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共展映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461部影片,见证了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正如评委周迅所说:“爱电影的人可以看到很多平常看不到的电影,来自海外的电影人也能更深入了解中国。”

  以影会友,电影是一种沟通的语言

  上海国际电影节以影会友,来自世界各地的影片用不同的电影语言叙述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在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陈英雄看来,电影就是一种相互沟通的语言,“我试着用这种语言来跟大家交流。我是亚洲裔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有同样的路径接触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我们要用开放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

新华路路口的电影节海报,张熠摄新华路路口的电影节海报,张熠摄

  陈英雄说,自己不会经常看电影,但上海国际电影节给了他机会和同行、电影人、朋友们一起集中精力看电影,并进行集中讨论和机会,“这确实是我的荣幸”。和他有同感的还有梁家辉,去年,他主演的《我爱你!》曾作为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片亮相;今年变身评委,他在倍感压力的同时,也觉得是很重要的学习机会:“上海是中国电影的摇篮城市,通过上海国际电影节能够认识很多海外制作人、演员,还能一起交流,见证电影行业新趋势。”

陈英雄陈英雄

  短片单元评委会主席、新西兰导演、编剧马克·阿尔比斯顿是第一次来上海。居住在安静新西兰海边城市的他,对上海的第一感受是如节日般的盛大和热闹:“导演常常要困在一个房间里写自己的项目,突然来到一个大型盛会,这种体验对我来说新奇有趣。”

  中外影人尽享电影之城光影盛宴的同时,也感受城市美好生活。“作为一名电影制作人,参加电影节,最棒的事情就是与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一起愉快交谈,开怀大笑。”马克·阿尔比斯顿在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时说。

  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的《攻壳机动队》系列是不少科幻、动漫影迷心目中的经典,也是今年上影节展映热门电影。参与该片机甲设计的动画导演、机甲设计师河森正治出席了科幻电影周一系列活动。银幕外激动的粉丝里,不乏嘉宾台上的专业电影人。在科幻电影周主题论坛上,导演、编剧董润年发言前就忍不住先对其“表白”:“是您创作的《超时空要塞》引导我爱上科幻作品。”在“未来引擎·电影英雄之夜”活动上,河森正治被推荐为国际科幻先行者。

金爵奖评委见面会金爵奖评委见面会

  “让大家更多地了解中国,中国也能更多地去了解世界,电影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开幕论坛上,导演李少红感叹,“电影语言是国际化的,是一种来自心灵的语言,这种语言是共通的。”

  对澳大利亚评委洛夫·德·希尔而言,如果用一个词概括他在电影之城的期待,就是能够和“电影结合在一起”。“大家问‘什么是电影’,电影是世界性的、全球性的,这就是它的一种诠释。”

  推出更多“亚洲电影”,在上海寻找合作机会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亚洲新人竞赛单元迎来自创办后的第20个年头。从项目创投到亚洲新人竞赛单元,再到金爵奖主竞赛单元,中国导演李霄峰今年又作为金爵奖短片单元评委回到上影节。“这个时代诞生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我有机会身为一个创作者‘取一瓢饮’。”

  作为亚洲新人奖创办时的元老,制片人沈暘还记得当年创办这一奖项时的迫切心情。“2003年,我们去釜山电影节出差,一去就是十天。”到釜山后,她很受“刺激”,“我当时的感受是,这么一个小渔村,竟然可以把电影节办得如此红红火火。”

  次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正式创办,以扶持亚洲电影新生力量,激发亚洲电影多元活力为己任。沈暘认为,这关乎一种话语权的建立。“21年前,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城市的体量、飞速发展的过程,它的各种可能性、规模,包括那时的中国电影工业也已经蓄势待发。无论城市的底气,还是中国电影产业的规模,都给我们信心和责任感。”

亚洲电影沙龙亚洲电影沙龙

  “你好,我是岩井俊二。”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常客,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用中文和现场观众打招呼。2018年,他自编自导首部华语电影《你好,之华》,这部电影的主演周迅今年是金爵奖评委之一。“这次合作,从头到尾都非常顺畅。”在岩井俊二看来,海外合作是一个特别宝贵的财富,“过去即便在本国,漫画和电影,小说和电影,都是隔行如隔山。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影像媒介,了解的机会和过去相比多了很多。未来我们肯定能跨越国界,进行更好的合作。”

日本导演岩井俊二日本导演岩井俊二

  达成更多电影合作,也是电影节的意义之一。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国际买家和卖家济济一堂,证明中国市场对国际电影行业的吸引力。电影市场吸引一大批国际卖家推介当地的影视激励政策、拍摄取景地以及影片,还有一批来中国找“好片”的国际发行商。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电影中心的代表介绍,去年在吉尔吉斯斯坦发行的中国影片数量,在所有国家中排行第6,他们不仅希望做中国电影在本国的发行,还希望承接影片在整个俄语地区的发行。

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

  除了来自市场的大宗订单,在论坛等电影人交流活动中,还有不少“高级私人订制”。在这个难得的平台上,电影人从不错过现场合作邀约的机会。在亚洲电影沙龙上,曾和陈思诚合作过《唐人街探案3》的制片人、导演、编剧、作家川村元气说:“我们不一定要分中国制作或日本制作,我更愿意称它是‘亚洲制作’。”坐在一旁的阿里影业总裁李捷接过话茬,向岩井俊二和川村元气发出邀约:“希望用日本的制作团队,再加上中国观众市场的优势,做一部亚洲电影,不拘是什么题材。”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平台上,这样毛遂自荐的例子还有很多。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在金爵评委见面会上,身为法国导演的陈英雄表示希望通过拍摄电影促进中法文化交流,“我对中国非常感兴趣,我非常渴望和中国演员合作”。话音刚落,一旁的周迅立刻接招:“导演、家辉哥和我已经可以创造一个故事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交流。”梁家辉对此十分认同:“我们通过电影进行文化交流,电影语言里没有国家之间的隔阂,我们这些人就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故事片。”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