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宁夏聚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宁夏聚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2024年06月20日 11:19 宁夏日报

    位于祖国西北部的宁夏,有效阻隔着乌兰布和、腾格里、毛乌素三大沙漠沙地的侵袭,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在这里,人与沙的博弈从未止歇。时光为尺,从“风起沙涌、夹缝求存”到“人沙和谐、披绿生金”,宁夏一代代矢志不渝的治沙人,用越来越广阔的“人工绿洲”抗衡、收拢甚至取代着曾经漫无边际的黄色丘脊。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动员令。宁夏作为唯一全境纳入“三北”工程六期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的省区,是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重要前沿阵地。一年来,全区上下闻令而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宁夏攻坚战。

  攻坚战“规划图”不断清晰

  “三北”工程建设进入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宁夏立足“一河三山”生态坐标、“一带三区”总体布局,落实“四水四定”,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和盐碱地综合治理,全面实施黄河“几字弯”宁夏攻坚战“123456”计划,开展“四大行动”,打赢“五大战役”。

  按照“一带三区”总体布局,宁夏先后实施北部绿网巩固提升、中部扩面增绿、南部护绿涵水等工程,坚持适地适树适时适法,科学开展国土绿化。锚定防沙治沙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谋划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六期重大治理项目80多个,规划完成黄河“几字弯”宁夏攻坚战治理任务820万亩。

  围绕“怎么打”“在哪里打”“打什么”等关键问题,宁夏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致力让黄河“几字弯”宁夏攻坚战的“规划图”更臻完善。

  自治区党委、政府成立以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和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明确部门职责,各市、县(区)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同频共振,形成合力。

  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专题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详细安排部署,随着黄河“几字弯”宁夏攻坚战一步步明晰目标,宁夏不断加快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步伐,宁夏治沙用沙经验和产业发展的“声音”传递得越来越远。

  国家林草局三北局驻地优势为“规划图”带来了更多可行维度。宁夏积极协调建立局省联合包抓工作机制,联合成立5个工作组积极奔赴一线,分片指导、蹲点服务、同题共答。

  国家林草局将宁夏列为全国首批6个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份之一,2023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绿化试点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印发。

  而今,宁夏的820万亩攻坚战任务已顺利完成280万亩,黄河“几字弯”宁夏攻坚战各项任务稳步推进,呈现整体向好、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

  科技赋能拓宽治沙新路径

  围绕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目标,宁夏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总结提升新模式,探索建立新机制,催生新质生产力,再创防沙治沙用沙新经验。

  近年来,宁夏持续推动荒漠化综合防治科技先行,使过去的单一治沙逐渐向系统科学治沙转变,彰显了宁夏在全国防沙治沙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经20多年研发的“草方格+沙结皮”新技术,仅用1到2年时间就可以在流沙表面形成稳定的结皮,极大缩短了自然形成“沙结皮”的时间,提高了流动沙地治理成效。

  大面积应用的还有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总工程师唐希明发明的流动沙丘灌木高效植苗技术。如今已经被升级为2.0电钻版本的“水分传导式精准型沙漠植苗工具”,可以用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确保沙区灌木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80%以上,造林效率提高1倍。

  在中卫市腾格里锁边固沙示范项目现场,骄阳下是治沙工人忙碌的身影。高低起伏的沙丘上,工人们熟练地将一条条刷状草绳交叉铺设成一个个草方格,再用扎丝箍住草绳的交叉处。

  这是宁夏首次在防沙治沙中推广使用的新模式——由中国科学院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课题组研发的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沙障治沙模式。这种模式在提高60%工作效率的基础上,解决防沙治沙速度慢、成本高、难度大等问题,可谓是书写“五带一体”“六位一体”防风固沙升级版的重要一笔。

  除借助气象部门动态研判,精准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提高造林种草成活率外,宁夏还通过开展“三北工程攻坚战关键技术研发”揭榜挂帅,充分发挥科技在“三北”工程中的作用,联合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尽快提升与国家重大战略相匹配的科技支撑能力,以科技创新全力支撑“三北”工程攻坚战。

  今年年初,由自治区林草局联合自治区检察院建立的林草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合作机制,则以“检察蓝”护航“林草绿”,共同维护宁夏林草资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这项机制也为宁夏探索创建防沙治沙新机制延伸更多可行思路。

  攒厚“绿色家底”实现绿富同兴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公布,提出要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探索“草光互补”模式。宁夏积极响应,通过大力推广“光伏+生态”治沙,实现“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修复”新业态,推进治沙用沙融合。

  在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长流水地区,宁夏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内光伏板如蓝色海洋般无边无际,板下的草方格里,柠条、花棒、沙拐枣等灌木郁郁葱葱。去年6月至今,中卫市在此积极探索实施“林光互补”“草光互补”“板下经济”新模式,通过扎设草方格,种植柠条、花棒、沙拐枣、杨柴等灌木,撒播草籽等方式,先后实施工程固沙造林6.5万亩,累计完成光伏治沙12.5万亩。当地逐步形成光、林、草相结合的林沙产业新模式,开启“黄色+蓝色=绿色”的神奇转换。

  去年10月,陕甘蒙宁四省区5个地级市签署《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框架合作协议》,推进毛乌素沙地280公里省界关联区域治理。宁夏在加快中卫市腾格里沙漠锁边固沙工程的同时,打破行政区域界线,由中卫市联合内蒙古阿拉善盟计划在宁蒙边界以北,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以南、腾格里额里斯镇工业园区以西、小洪柳沟以东,通过光伏治沙、林草固沙、发展产业等方式,建设长47公里、宽10公里约50万亩的“防风阻沙带”,共同建设联防共治区,形成区域共治的强大合力,打造宁蒙联防共治锁边固沙典范,共同构筑起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生态安全屏障。

  在宁夏,一笔笔生机盎然的绿,自荒凉黄色中连点成线,再连片成林,着生态之墨,绘就绿水青山之美。(记者 张 唯 赵 磊 见习记者 马雨馨)

攻坚战宁夏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