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东湖评论:政府“开院晒粮”,晒出为民服务初心成色

东湖评论:政府“开院晒粮”,晒出为民服务初心成色
2024年06月20日 10:34 荆楚网

  “初夏麦子黄,布谷高声唱。”眼下,正值夏收时节,田畴尽染,麦穗飘香。当麦收进入高峰,农民纷纷忙收割的时候,多地政府主动作为,将大院开放给农民晒粮,金色小麦铺满院子,场景甚是喜人。湖北省襄阳市茨河派出所挂起了“派出所新建的,院子嘎嘎大,欢迎来晒粮!”的宣传标语,收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好评。

  麦熟一晌,贵在争抢。小麦收割是否及时、晾晒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粮食收成和农民利益,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眼下最为关心的事。晾晒小麦既需要好天气,更需要足够的晒粮场地,而农村晒谷场越来越少,在哪里晒粮便成为难题。有些群众迫于无奈在公路上“划圈占地”晒粮,不仅影响正常交通秩序,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政府“开院晒粮”,正是对民意期盼的主动对接和精准回应,以一项从群众需求出发的小举措,撬动着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大民生。院子里晒的不仅仅是麦子,更晒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成色。

  政府“开院晒粮”,打开的是“院门”,敞开的是“心门”。铺满大院的小麦,像一块金黄的“地毯”,更像一座“连心桥”,架构起同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将党心与民心紧紧相连。近年来,很多地方打破“院墙”限制,主动与群众共享公共空间:江苏南京上线“宁停车”平台,汇总南京400多家政府部门7400多个停车位,向市民开放共享;河南信阳直接拆除大院院墙,供市民休闲纳凉,变大院为“游园”。这些创新举措不仅实现了公共资源优化配置,更打破了干群之间的无形壁垒,接地气、提人气,释放出公共服务的浓浓暖意。

  “开院晒粮”彰显的是作风转变,传递的是榜样力量,既创新了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践行方式,又为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提供了新的范本和路径。近年来,各地基层政府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当作头等要务,与“院内晒粮”类似的惠民事例越来越多:安徽省阜阳市关屯乡已经连续四年开放乡政府大院接待异乡麦客,还为跨区作业农机手免费提供食宿、用餐服务;贵州省兴义市向阳派出所化身“托儿所”,为放学后未被及时接走的孩子提供一个休憩、学习场地,让家长能够安心放心。这些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典范案例,将充分发挥基层示范引领作用,助推各地政府部门加快作风转变,展现亲民、便民、利民、惠民的良好形象。

  点滴之间有深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细节是作风的“放大镜”。未来,期待更多基层政府见贤思齐、对标对表、比学互学,多在民生工程和群众急难愁盼上想办法、找路子、解难题,加快建设开放型、服务型政府,让“敞开门”办实事成为常态,汇聚起办好民生实事的涓涓细流和“流量洪峰”,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路小舟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何青】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