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来自夏至的信丨景风南来 万物荣极

来自夏至的信丨景风南来 万物荣极
2024年06月21日 07:18 光明网

  【节气里的大美中国】

  荷曳蛙鸣,夏意渐深。

  夏至来了,带着西瓜的清甜、雪糕的冰爽和橘子汽水无可替代的限定记忆。这一天的太阳,为北半球带来了一年中最长的白天,也为生活在这里的我们开启了又一段明亮滚烫的时光。

  古人认为,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达到了极致,同时也是阴气始萌的时节,夏至三候便循此而来:一候鹿角解,鹿的角向前生,所以鹿属阳兽,夏至阳气始衰而阴气生,鹿角便开始脱落;二候蝉始鸣,夏蝉生于盛阳,感阴而鸣;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生长而得名。由此可见,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生长了。

  夏至虽然阳气盛,白昼长,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俗话说“热在三伏”,过了夏至,气温还将继续升高。此时温度高、日照长、雨水丰沛,水热同季将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农人们依旧要顶着仲夏的湿热劳作在田间,滴下的汗水饱含生命的不易。

  “消暑”即是夏至时节最为重要的养生课题。古时,女孩子们会通过互赠折扇、脂粉的方式以盼清凉。景风南来,莲花初放,“赏莲”也是夏日里一项极具风雅的活动。莲花素有“凌波仙子”的雅称,以其高洁清雅被历代文人所偏爱。宋代大儒周敦颐的千古名篇《爱莲说》更是定格了莲花“中通外直”“亭亭净植”的清廉君子意象和文人节操。

  现今流传更广的夏至习俗大概是吃夏至面。“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新麦制成的面条散发着麦香,搭配时鲜过水做成凉面,炎炎夏日食用再舒服不过。杜甫曾将喜爱的槐叶冷淘(一种用槐叶制作的凉面)写入诗中:“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可见对于应季时鲜的喜爱和追求古今有之。除了面条,各地还有其他的夏至食俗,但都离不开应季尝鲜、清热消夏的本意,渗透着因时而适、顺应天时、天人相应的古老智慧。

  夏至之景,有阳光熠熠,有疾风骤雨,也有午后和傍晚宁静闲适的小憩时光。阴阳消长,时序更迭,生命随四时流转。万物荣极的季节,也正是我们挥洒汗水、耕耘不辍,在骄阳下感受生命律动的好节景!

  于2024年6月21日 夏至

  夏天的风是调色师,

  它一吹,

  荷花粉了,葡萄紫了,西瓜绿了。

  监制:张宁 廖慧

  统筹:李政葳 张璋

  策划:王宏泽

  撰文:张璋

  设计/排版:董诺 刘昊 王宏泽

  [ 责编:杨煜 ]

文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