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一支传承48年的“矿嫂”服务队

一支传承48年的“矿嫂”服务队
2024年06月20日 11:52 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鹤岗有一支活跃在矿区48年的志愿组织,她们的成员由母亲、妻子、女儿组成,被矿工亲切地称为矿嫂。

  48年来,她们常年活跃在矿区,从支煤保勤班到家属协管站再到志愿服务队,这支队伍从起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二百多人,累计到矿区开展服务活动三千多人次,为煤矿安全生产、矿区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48年来,这支队伍的名称改了一次又一次,成员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的从女儿变成了母亲,有的从媳妇熬成了婆,不变的是对矿区的热爱和为煤矿“送安全”,为矿工“送温暖”的情怀。

  在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之际,记者走近这一群体,倾听她们的故事。

  “支煤保勤”:老一辈矿工家属的集体回忆

  6月12日下午,到富力煤矿“送安全”后,齐凤梅和她的伙伴们又聚到南山区麓岭社区,大家伙意犹未尽,要总结一下。

  面对镜头,领队齐凤梅一点不紧张,说着说着就唱上了。“我那口子工作在掘进队,为矿山生产没少挨累,每天上岗头一件事就是开安全会……”

  这是齐凤梅自编的表演唱《四煤嫂夸丈夫》的片段。

齐凤梅说着说着就唱上了齐凤梅说着说着就唱上了

  “现在矿工工作条件好了,待遇高了,我们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也跟过去不一样了。”抚今追昔,齐凤梅感慨良多。

  “支煤保勤”活动早在1976年就在鹤岗矿区兴起了,所谓“支煤保勤”即为支援煤矿生产,保障矿工出勤之意。在当年,参与“支煤保勤”工作的矿工家属被称为保勤员。

  当年煤矿开采工艺落后,矿工工作条件艰苦,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为了提高矿工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矿里联合居委会动员矿工家属“吹好安全枕边风”,为矿工搞好后勤服务。

2008年9月,矿嫂们到矿上为矿工缝补工作服2008年9月,矿嫂们到矿上为矿工缝补工作服

  当时齐凤梅的公公就是矿上的采煤工,婆婆谭元欣是居委会主任,是第一批保勤员。

  那个年代,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谭元欣带领支煤保勤班到矿上慰问,“给矿工包粽子、烙月饼、包饺子、煮鸡蛋、送苹果,想尽一切办法在慰问品上刻上‘安全’两字,鸡蛋叫安全蛋、苹果叫平安果,活动的场面可热闹啦!”如今83岁的谭元欣身体硬朗,谈笑风生。

2010年元旦,矿嫂们到矿上为矿工包饺子2010年元旦,矿嫂们到矿上为矿工包饺子

  当时工作条件下,矿工工作服磨损大,升井后,满操场都摆满了缝补的工作服。“家属们都是自备纽扣、针线,抢着缝补,还举办缝补比赛呢。那时的工作服又厚又硬,钢针都经常折断,有时手都扎出了血,大家不叫苦也不叫累。”谭元欣说,当时还特别时兴在鞋垫上、围巾上绣上“安全生产”,矿工们把鞋垫垫在脚下,把围巾围在脖上,把安全记在心中。

  麓岭社区主任丁玉莲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社区有一位74岁的老保勤员叫李秀英,上世纪八十年代,她的丈夫在煤矿事故中不幸去世,打那以后,李大妈坚持到矿上宣讲安全,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一遍遍讲述丈夫离去给亲人、家庭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一次次引起在场矿工的共鸣。李大妈一讲就是三十多年,直到现在,李大妈每年6月的安全生产月都到丈夫工作过的煤矿看一看,跟矿工聊一聊。“矿井是李大妈的念想!”

  “矿二代”齐凤梅:接过婆婆的接力棒

  这些简单直观的安全教育方式从婆婆那一代传给了齐凤梅这一代。

  今年52岁的齐凤梅是原麓岭社区主任,身为承上启下的“矿二代”,齐凤梅从保勤员、协管员到志愿者,在“送安全”的路上往来三十余年。

  原富力煤矿工会女工部部长孟冬英与齐凤梅打了十多年交道,两人配合默契。

孟冬英至今收藏着当年缝制的鞋垫孟冬英至今收藏着当年缝制的鞋垫

  孟冬英清楚地记得,当年,每月逢五逢十是保勤员到矿上“送安全”的日子,主要活动内容是“班前嘱托”,日常工作则是组织家属挨家挨户送“安全提示卡”“违章通知书”,“那时刚二十岁出头的齐凤梅就是保勤员中的骨干!”

  无论冬夏,保勤员早上6点钟就到采区参加班前安全会,白天还要组织矿工家属举办“炕头安全会”。

  “我们还组织家属下井,体验亲人们的辛苦,感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触动家属叮嘱亲人们时刻注意安全。”

  齐凤梅总结“支煤保勤”工作,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6年至2002年;第二阶段是2002年至2020年;第三阶段是2020年至今。

  2002年,29岁的齐凤梅担任了麓岭社区主任,此时的支煤保勤班易名家属协管站,齐凤梅兼任站长,“送安全”的矿嫂队伍已经从67人增加到218人。

  到了齐凤梅这一棒,矿嫂“送安全”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改变,从缝缝补补、包粽子、包饺子扩展到班前嘱托、安全文艺演出和知识竞赛等。

2005年6月安全生产月,矿嫂们到矿上慰问演出2005年6月安全生产月,矿嫂们到矿上慰问演出

  齐凤梅自编自导自演,将安全生产内容以二人转、单出头、三句半、小品等矿工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搬到采区、井口,寓教于乐,深受矿工们欢迎。

  孟冬英告诉记者,当年,由于富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做得好抓得实,在全系统都是有名的,涌现出了齐凤梅、李秀英等一批“支煤保勤”优秀人物和“安全之家”先进家庭。

  “矿三代”丁玉莲:将“支煤保勤”发扬光大

  2020年,齐凤梅退休后返聘到社区做网格员,主要工作还是组织、策划“送安全”服务。

  接任麓岭社区主任的是40岁的丁玉莲。

  丁玉莲的爷爷、公公、丈夫都是矿工,她是“矿三代”。早年,鹤岗矿区有矿工近10万人,仅富力煤矿就有矿工近万人,经过提档升级,智能化改造,解放了大量人工,现在富力煤矿工人数量减少了大约70%。

丁玉莲丁玉莲

  “过去矿工升井后,除了牙齿是白的,浑身上下都是黑的,妻子面对面都认不出自己的丈夫,现在矿工升井后,脖上的白毛巾依然雪白。”丁玉杰感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井下作业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矿工的工作环境今非昔比。“矿工的工作服已无需缝补,好吃好喝的也不再被矿工需要,可是安全生产这根弦不能放松。”

  麓岭社区目前有居民5848户,80%以上是矿工和退休矿工家庭。

  进入新时代,矿区“支煤保勤”服务被纳入了志愿服务体系,做为新时代的“保勤员”,丁玉莲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目前,麓岭社区矿区安全志愿服务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送安全”志愿服务除了保留传统项目外,还充分利用微信短视频、抖音、快手平台进行宣传、教育,接地气,效果好。

富力煤矿外景富力煤矿外景

  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富力煤矿工会女工部部长任金凤告诉记者,现在,富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越来越好,已经实现连续12年无安全事故。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几代“矿嫂”几十年来的默默付出、暖心服务是分不开的。

  任金凤说:“军功章有矿嫂们的一半!”

  记者 崔立东

矿工煤矿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