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部崛起 支点担当”重磅述评丨强链补链 产业向新进

“中部崛起 支点担当”重磅述评丨强链补链 产业向新进
2024年06月21日 09:17 新浪新闻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文娟 艾丹 左晨

  供应链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适应时代要求和形势变化,从全球视野布局产业链供应链建设,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事关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事关新型工业化进程。

  ——题记

  供应链的能量有多大?

  从武汉光谷诞生的湖北科创供应链,“链”接企业超2万家,需求总数超万项,数据每天还在不断增长中。这条创新链供应链,协调联动国内国外、线上线下、离岸在岸,让科创和产业精准“相链”、双向奔赴。

  供应链的影响有多远?

  全省纺织服装产业“大脑”华纺链,“链”起供需两端,让“产地一根纱”快变“手中一件衣”。在这条链上,原料、设计、资讯、融资等各类要素产生“化学反应”,加速湖北纺织服装产业链重构。

  供应链的威力有多强?

  湖北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全国首创性实现“铁水公空仓”五网数据融合,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汇集、交融。“链”上发力,“联”出通达,畅通新时代九州通衢。

  立足供应链,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湖北创新思维,大胆探索。一年多来,供应链体系建设从思维到实践、从构想到落地,供应链平台从无到有、从1到N……在荆楚大地乘风破浪、奔涌向前。

  以“链”破局

  以湖北所能服务国家所需

  紧密协作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稳定可靠高效的供应链,关乎企业的发展与生存。

  高效供应链,不但意味着效率、质量、成本俱佳的原料与设备等生产要素供应,更意味着一家企业由此形成的市场竞争力。一家家企业的竞争力,则构成了一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强大的供应链,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准确洞察和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要把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写入其中。

工作人员正在监测湖北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的企业供求信息实时数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工作人员正在监测湖北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的企业供求信息实时数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分工格局、规则体系、竞争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传统的全球一体化供应链转向本地化、区域化。

  思考中国,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既要拉长长板,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又要补齐短板,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

  审视湖北,产业基础厚实,是全国为数不多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之一,光电子信息等五大优势产业向新崛起;但产业偏中低端,产业链韧性不强,在积极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中具有潜力和空间。

  如何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如何“得中”更“独厚”?

  立足国家所需、湖北所能、未来所向,省委、省政府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必然之举。让产业链供应链强起来、韧起来、链起来,能够有效应对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以湖北之能服务国家所需。

  这是做强产业构筑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抢抓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更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牢牢把供应链和产业链高端掌握在自己手上,才能行稳致远。

光谷科创大走廊,技术人员在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葛店园区)调试激光设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光谷科创大走廊,技术人员在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葛店园区)调试激光设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2022年6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要求湖北省打造全国重要物流枢纽,实施高质量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22年8月,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举行第八次专题辅导,省委提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

  ……

  2024年2月,湖北“新春第一会”上,省委再次吹响奋进号角——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站位高远。”参与我省供应链体系建设的厦门企业和企业家联合会会长王龙雏这样评价。他表示,湖北坚定不移把供应链体系建设摆在战略和全局位置来抓,需要魄力、需要勇气,敢于直面问题、破解难题,“湖北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一种区域经济治理模式,这是一个创举。”

  从1到N

  供应链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

  这是一次思维的革新:供应链体系是什么?供应链平台如何建?

  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供应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没有现成答案,只有不断探索。

  一次次省委专题会,就是一次次认知突破,让政府官员、职能部门、企业对供应链体系的认知,不断提升、不断成熟。

  一次次学习考察,就是一次次路径求解,相关部门、重点企业奔赴厦门、深圳等地调研取经,借鉴“他山之石”。

  “在一次次辅导、学习中,思维变了、思路清了,方向明了、举措实了。”省政府国资委规划发展处处长陈爱斌深刻感受到了观念之变。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位于光谷的武汉中关村中试实验室半电波暗室里,技术人员正在测试一款新能源汽车的车载液晶屏电磁兼容性能。(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一系列开创性举措实施——

  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三年行动计划,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专班具体推进、相关部门协同发力;创新生产服务体系、创新政策供给模式,以改革创新探索供应链体系建设新模式。

  一系列长远性措施推进——

  以公共性、普惠性、开放性、共享性为原则,融合国企民企,组建供应链平台;搭建数字化“天网”、物流“地网”、供应链“金网”、服务贸易“商网”,促进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联通。

  一系列转折性变化出现——

  供应链模式从“学”到“创”。从全盘引进到自主实践,“湖北模式”不断突破。

  千里之外,厦门象屿供应链模式启示湖北。通过搭建“四流合一”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厦门象屿集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2022年,湖北国控、湖北楚象两家供应链企业成立,引进厦门国控、厦门象屿等头部供应链企业参股,从下达任务到组建完成,不到两个月。

  因地制宜,全省第一个自主搭建的供应链平台诞生。“华纺链撮合优势与需求,织就湖北纺织服装产业锦绣未来。”华纺链副总经理王奇充满信心。

  供应链平台从“点”到“面”,由大宗商品到纺织、汽车、医药、磷化工……全面铺开。

  待开单603条、运输中4173辆、待签收7409件……湖北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大屏上,实时滚动着5月23日当天的运单信息。

  “‘铁水公空仓’五网数据信息一目了然,链入6.23亿条数据、2252家用户。”湖北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严明形容,这条链如同一匹快马,风驰电掣。

黄石瑞视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员工加紧赶制工业级触摸屏订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黄石瑞视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员工加紧赶制工业级触摸屏订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供应链功能从“一”到“多”。供应链贸易、物流、金融、信息、科创……持续上新。

  “2023年6月以来,省委十次召开专题会,研究推进科创供应链平台建设。”省委以供应链思维重构创新体系,决心之大、力度之大,让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科创局局长钟复平深感振奋。

  2023年12月,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上线,天网地网深度融合,剑指创新资源一网打尽、创新需求一键触发、创新供需智能匹配。

  供应链变“共赢链”

  湖北产业向新进

  高效协同的供应链体系,带动产业链转型重塑,推动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集聚湖北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动能。

  “链”出新动能,战略性初级产品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

  这个夏季,襄阳宜城火电厂不再为生产感到忧心。去年4月,煤源不稳、物流不畅,湖北楚象为其制定“门对门”供应链服务,2023年提供了70%以上煤炭采购。“今年,宜城火电厂与湖北楚象再次签订协议,安心生产。”湖北楚象总经理王滨说。

  咸宁某钢铁厂,也不必担心供应锁喉。湖北国控为其导入国内国际采购渠道,江海联运,铁矿石供给不断档。

  短板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增强。锚定我省短缺的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供应链平台运全球、配全球。

  中色大冶弘盛铜业智能工厂,机械臂忙碌挥舞。弘盛铜业是目前国内产能最大的铜冶炼厂,引进世界先进的“双闪”工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链”出新动能,需求精准高效对接——

  “借助长江汽车供应链,直接对接一级钢铁厂,节省采购成本2到3个百分点。”位于十堰市的湖北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车架产品,以前只能从二三级钢铁供应商手里拿货,公司采购部经理谢金金感叹“链”之魅力。

“国优项目”助力中国车谷跑出加“数”度。(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任勇 通讯员王惠 肖婷 摄)“国优项目”助力中国车谷跑出加“数”度。(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任勇 通讯员王惠 肖婷 摄)

  长江汽车供应链,以“中国车谷”为起点,疏堵点链全球。未来,还将设立海外仓,布局海外经销、售后网络。

  长板不断拉长,湖北制造扬帆出海再提速。2023年,湖北省汽车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4.8%,全省汽车制造与服务营收8520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的18.5%。

  “链”出新动能,加速补链强链延链——

  一场数字化改造,正在潜江市卓昕服饰进行。在华纺链助力下,去年获得罗宾汉品牌方超150万件羽绒服订单,今年委托订单扩大至500万件。“升级智慧工厂后,生产效率能提升15%左右、转款效率提升30%、交货周期缩短25%。”卓昕服饰总经理卢显峰冲浪市场的步子迈得更大了。

枝江打造医用纺织品完整产业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通讯员 李巧爱 毛晓娜 摄)枝江打造医用纺织品完整产业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通讯员 李巧爱 毛晓娜 摄)

  不仅倒逼生产效率变革,更深层次的裂变也在发生。磷化工供应链平台,突破磷基、硅基、氟基等一批“卡脖子”问题,宜昌电子级磷酸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市场主导权不断提升。

  “链”出新动能,带动价值链提质增效——

  2022年9月上线以来,“楚道云链”供应链金融平台融资规模突破80亿元,降低链上企业资金成本超7000万元。这张供应链“金网”,汇集13家银行、1000多家上下游企业。湖北交投财务公司信贷部副部长李信之介绍,企业只需在线上注册登录,便能实现3分钟申贷、0人工干预、1秒钟放款(或授信)。

  “链”出新动能,产业创新力奔涌——

  湖北创新药研发生产迎来春天。九州医药供应链平台,加快“链”接蕲艾研究院、湖北省药品MAH转化平台等多家机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链出生物医药产业新空间。”九州医药供应链企管总监张淑平憧憬。

  武汉中关村中试实验室生产线,技术人员为服务中小企业生产小批量芯片订单。近年来,武汉东湖高新区积极打造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为中小企业化解科创转化难题。(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5月,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欧洲分中心在比利时揭牌,为湖北建设成为全球科技要素汇聚地再添新动力。

  今日之湖北,从来没有离万亿产业如此之近。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今年有望达万亿,18个产业超千亿,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达到4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达到16个,均居全国前列。

  今日之湖北,一条条供应链拔节生长,汇成一条条产业共赢链,推动湖北产业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典型故事

  半年促成2243桩“科技姻缘”——

  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让供需“一键淘宝”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文娟 艾丹 左晨

  高校院所有专利、有技术,却找不到买家?

  企业有需求,却不知道引入哪家技术?

  谁来牵线搭桥,让他们有效衔接,实现“1+1>2”?

  湖北科创供应链有限公司(下称“湖北科创供应链”)由此应运而生。

  “一个月内,企业就顺利完成对接,效率真高!”5月30日,提起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带来的成效,湖北鑫英泰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鑫英泰”)董事会秘书高华玮直呼“没想到”。

  鑫英泰是一家聚焦智能电网产业链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领先的光电传感、物联网及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商,主要提供电网安全运行方案、网络安全服务与用电工程服务。

  在“双碳”目标下,鑫英泰瞄准气体检测风口,急需研发新一代气体传感器产品,用于大型高压油浸电力设备油中溶解气体高精度、高可靠检测,实现油气检测装置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制造。

  今年1月17日,鑫英泰在湖北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提交了“基于光声光谱原理的变压器油中多组份气体高精度检测传感器研制”的技术需求。

  湖北科创供应链工作人员后台核实后,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并联系上湖北光谷实验室。

  3月底,在湖北科创供应链的撮合下,鑫英泰与光谷实验室顺利“牵手”。

湖北光谷实验室外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湖北光谷实验室外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作为民营企业,我们的研发实力和基础设施有限。”高华玮说,以前企业技术开发要靠自己摸索,成本高;现在通过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就能将科研单位、设备厂商、下游客户连接起来,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除了技术对接,平台还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该企业已获得银行授信。

  眼下,鑫英泰发布的项目已进入技术攻关阶段。对此,高华玮充满期待:“新一代气体传感器将用于电网设备智能运检,进一步改善电网安全性能,未来还将走向海外市场。”

  需求找技术,技术找投资,湖北科创供应链如同一座桥梁,帮助供需双方打通“隔膜”。

  “作为技术供给方,湖北光谷实验室已在平台上对接了9项企业需求。”湖北光谷实验室办公室副主任施维轩介绍,科创供应链不仅为供需双方提供了对接的线上平台,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了对接的“地网”,大幅提升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的匹配效率和精准度。

  湖北科创供应链总经理李天培介绍,科创供应链平台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试点,组建1个服务中心、8个服务节点、N个服务驿站,系统推进企业创新需求采集,建立“地网”体系。截至5月31日,已累计采集企业需求12432项,完成需求对接2243项。

  立足湖北、联动湾区、融入全球,湖北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离岸、在岸“双中心”。

  据介绍,在岸中心以光谷数字经济产业园为载体,已对接项目33个;离岸中心作为大湾区创新资源的“连接器”,已链接深圳行业协会、研究机构34家及企业63家。

  访谈

  厦门企业和企业家联合会会长王龙雏——

  湖北供应链体系加速构建全省产业生态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文娟 艾丹 左晨

  “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至关重要。”王龙雏表示,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湖北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湖北九省通衢、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但生产性服务业相对薄弱。在新发展格局下,湖北具有先发优势,有可能由沿海开放的“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

  王龙雏认为,湖北提出“立足供应链、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旨在把地理优势变成交通优势,把交通优势变成物流优势,把物流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非常正确和及时的。

  “在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中,湖北省委、省政府站位高、看得远,措施得当。”王龙雏说,近年来,湖北以政府为主导,从引进厦门头部供应链企业参与,到以本地企业为主体,陆续建设完成一批具有公共性、普惠性、开放性、共享性的供应链试点平台。

  1月24日,鄂州葛店经济开发区,员工在湖北芯映光电有限公司无尘车间生产mini/micro LED灯珠。(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通讯员 李妮 童勰 摄)

  在他看来,湖北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了一种区域经济治理模式,这是一个创举,或将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供应链服务道路。

  在平台构筑中,湖北强调股权多元化,以国有资本为主,同时充分吸收社会资本,形成一种各行各业自觉推进的良好氛围,有助于供应链平台更好地形成市场化能力。

  供应链体系建设是手段,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目的。“湖北供应链平台建设,不仅推动了企业和产业发展,更增强了企业对市场的信心。”王龙雏说,比如长江汽车供应链,不仅盘活了汽车存量市场,还带动了增量;湖北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催生了一批多式联运企业成长……

  “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是一种政府思维方式的转变。”王龙雏说,它打破了政府传统的以行政手段推动企业发展,形成了以市场手段来服务企业和产业发展,更好地把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利用起来,推动形成具有强大市场资源整合的能力。

  “一个供应链平台,是一个垂直链,是一个生态圈,这些小生态圈将加速构建全省产业的大生态圈。”王龙雏认为,湖北要进一步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加深对供应链平台的认知。要坚持通过试点逐步引导,充分吸收市场主体的各种积极因素,加强平台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要加强平台主体公司治理改革和创新,真正形成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从而反哺企业发展、培植产业生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