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大江时评:网络暴力“零容忍”,网络空间“更清朗”

大江时评:网络暴力“零容忍”,网络空间“更清朗”
2024年06月21日 15:02 大江网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部门公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以下简称《治理规定》),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可以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始终让互联网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才能不断构筑让亿万民众放心和安心的精神家园。

  当前,伴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如何筑牢网络安全屏障,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坚实安全保障,不仅是关乎全局的重大课题,也事关人民群众和广大网民的福祉。从现实来看,网络暴力信息是网络空间的一颗“毒瘤”。无论是逞一时口舌之快,还是为了博取流量,抑或是在网上肆意发布针对个人的谩骂侮辱、造谣诽谤等信息,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网络秩序、破坏了网络生态,更让网络空间充满戾气,严重影响了公众的安全感。此次《治理规定》聚焦网络暴力信息这一“顽疾”,通过制定更为系统、完善的法治规则,进一步加大力度实施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彻底地将网络暴力处置在萌芽状态。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治理网络暴力信息需要精准治理、重拳出击、利剑高悬。《治理规定》明确要坚持源头防范、防控结合、标本兼治、协同共治的原则,并打出了一套精准治理的“组合拳”,包括明确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规范网络暴力信息和账号处置、强化用户权益保护、加强监督管理、明确法律责任等方面,一系列“硬核举措”为加强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提供有力支撑。譬如,在源头预防控制方面,要求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机制,履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义务,制定和公开管理规则、平台公约并与用户签订服务协议,定期发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公告。可以说,这些具体且细致的规定,进一步压实了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有助于将网络暴力“防于未然”“止于微末”。

  网络暴力“零容忍”,网络空间“更清朗”。治理网络暴力,守护网络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可以预见,随着《治理规定》的落实落细和对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持续推进,必将凝聚起各方力量,不断绘就网络安全的最大“同心圆”,真正以安全之基助力网络空间持久繁荣。

  (大江时评特约评论员 江新华)

  编辑:徐楫越

  校对:王军颖、童非凡

  审核:倪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