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 | 逐梦 “星空”的蚌埠力量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 | 逐梦 “星空”的蚌埠力量
2024年06月21日 13:02 央广网

  央广网蚌埠6月21日消息(记者徐秋韵)今年,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突破2.3万亿元。商业航天万亿级的市场如广袤的太空,正吸引越来越多政府、企业和资本探索其中。作为国家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成效突出城市、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核心城市,安徽蚌埠正抢抓机遇,积极布局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赛道。央广网记者近日走进安徽蚌埠,探访该市如何发力商业航天“蓝海”。

  探天“硬核”:关键技术攻关点燃商业航天发展引擎

  走进位于蚌埠禹会区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内的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研发人员正在对一款火箭发动机进行装配测试。“火箭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发动机的水平是决定火箭能力的重要因素。”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奇介绍,火箭发动机要经历大量测试,才能确保发动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我们研制的‘凌云’和‘龙云’两款液氧甲烷发动机,是国内目前唯一突破了三次启动、深度推力调节技术的液氧甲烷发动机。”石奇告诉记者,今年2月,他们已完成首批3台70吨“龙云”发动机交付,这款发动机支持可回收复用。

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液体火箭发动机生产车间(央广网发 蚌埠禹会区委宣传部供图)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液体火箭发动机生产车间(央广网发 蚌埠禹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具备液体火箭发动机从设计、生产、装配、试验到发射场测试全链条研制经验。2019年,公司决定建设自己的发动机装配基地和试验测试基地,在全国走访了多个省市后,公司决定将基地落户蚌埠。

  据了解,重复使用是降低航天发射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从2021年底交付首台10吨级凌云发动机,到如今实现70吨级的跃升,团队落户蚌埠后,深耕关键技术攻关,走稳向“新”之路,已成长为商业航天动力领域的头部企业。

  走向“深空”的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依赖的是科技实力。同样落户蚌埠的凌空科技是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高超声速相关尖端技术及产品研制的企业,满足从全箭设计到核心产品配套再到发射服务全流程服务需求。其在蚌埠的防热设计及产品生产、结构设计及复材生产的各项产品,已经进行数十次飞行验证。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近年来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引进成果丰硕。早在5年前,为支持企业发展,蚌埠积极探索废弃矿山治理利用新模式,2020年建成投用了大洪山火箭发动机专用测试场,拉开了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序幕。

位于蚌埠大洪山的火箭发动机专用测试场(央广网发 蚌埠市委宣传部供图)位于蚌埠大洪山的火箭发动机专用测试场(央广网发 蚌埠市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制作了全产业链图谱和补链强链清单,‘按图索骥’开展链式招商,与北京和长三角等地区商业航天龙头企业开展项目合作。”蚌埠禹会区投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第一家商业航天企业九州云箭入驻,到如今,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已集聚了凌空天行、星河动力、深蓝航天等一批重点企业,涵盖火箭发动机、火箭零部件、新材料、火箭箭体制造及总装等产业领域。

  探天“雄心”:打造商业航天产业园

  采访中,不少落户蚌埠的企业负责人认为,蚌埠有航天产业的发展基础,不管是国家级平台优势、坐落在这里的大院大所创新资源、还是智能传感器、精密电子元件等核心技术的沉淀突破,随着商业航天产业链的不断扩展,这些基础会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如何加速航空航天产业聚集?蚌埠不仅发挥产业基础优势,还正高标准打造承载平台。6月18日,记者来到位于黑虎山路上的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一片忙碌的景象,园区建设正提速快跑。目前,D地块空天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施工完成量已达60%。今年年底,九州云箭、凌空天行、深蓝航天等企业将陆续迁往商业航天产业园,进一步满足企业研发和扩能需求。

施工建设中的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摄)施工建设中的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摄)

  去年8月,中国·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规划总面积2000亩,拟建设“火箭发动机生产、空天新材料生产、空天电子零配件、空天飞行器总装、空天科技创新中心”五大功能模块。这是蚌埠抢抓商业航天发展机遇,布局空天领域的重要举措。

  “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的建设立足长远,打造了产业发展新增长极,这对于九州云箭和全国的空天从业者都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九州云箭(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凤来表示。

  据蚌埠凌空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二期项目落户商业航天产业园后,将加快高速飞行器相关的设计、产品成果转化,实现年生产高超声速火箭与重复使用火箭核心零部件50套的能力。

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建成效果图(央广网发 蚌埠禹会区委宣传部供图)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建成效果图(央广网发 蚌埠禹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蚌埠市还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三大总体院之一、中国航天唯一的综合性总体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深入合作,高质量编制完成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规划,锚定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航天级关键材料、动力系统共享测试服务等细分赛道,明确了“1+4+N”发展纲领,即:建设1个空天科技创新中心,火箭发动机生产、可复用发动机试验与陆试联调、可回收空天飞行器总装、空天新材料生产4个配套产业基地,N个空天产业融合平台和应用场景,力争10—15年将商业航天产业打造成为蚌埠市支柱产业之一。

  未来,还将升级大洪山试验场,将禹会区现有的大洪山火箭发动机试验场进行专业规划设计,规划建设为国内首批商业化共享测试中心,建设成为火箭动力测试、子级系统测试、悬停试验调度中心为一体的公共测试平台,发挥更高效用。

  探天“聚能”:资本助力逐梦“星辰大海”

  近年来,蚌埠围绕商业航天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集推进延链补链。项目推进主动作为,一般性问题快速办理,综合性问题会商解决,一个个重大新兴项目加速推进。

  加速航空航天产业聚集,资本也是重要推动力。“我们落户蚌埠,一点点发展壮大,也离不开当地政府资金上的扶持。”石奇介绍,商业航天产业研发周期长、投资大,需要资金进行研发和扩产。当年,政府部门5000万元的股权投资也让企业下定决心选择蚌埠。

  今年3月,蚌埠在北京召开空天产业恳谈会,邀请到航天八院、星河动力等近20家机构企业以及产业投资公司参加。会后成立了由蚌埠禹会区人民政府、蚌埠投资集团、禹会投资集团等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在蚌埠投资集团副总经理王宇的工作日志里,华镁钛科技、中天云箭、星辰空间等考察企业的基本情况一目了然。王宇告诉记者,专班就35家企业分别从企业资质、融资需求、项目落地可行性等方面持续进行研判、分析及考察对接,力促优质项目落地合作。

蚌埠空天智造产业签约(央广网发 蚌埠禹会区委宣传部供图)蚌埠空天智造产业签约(央广网发 蚌埠禹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借助资本的力量,政府部门招商从过去的“人找项目”变为如今的“钱找项目”。“不同于传统企业的是,高科技企业往往具有‘轻资产’的特性,在研发阶段的高科技企业尤其需要资金支持,我们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与企业共同成长,不仅解决了企业‘从0到1’的难题,也撬动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双赢’发展。”蚌埠禹会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宋焱表示,在对一些项目的筛选中,政府部门会率先掌握信息,并且有基金投资机构的专业人员对项目进行评估,整个招商引资的决策过程也更专业化。

  聚焦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蚌埠充分发挥基金的撬动作用。规模50亿的安徽和壮高新技术成果基金、规模20亿安徽省新一代信创产业基金全力支持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目前已投资星河动力、九州云箭、深蓝航天等商业航天产业项目。

  除了存量基金外,蚌埠进一步瞄准商业航天产业链各环节,设立更加聚焦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今年4月,蚌埠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蚌埠禹会区、国新国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发起设立商业航天基金。基金规模为10亿元,分两期设立,首期5亿元将全部投资于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后期将再组建5支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支持空天产业园发展建设,计划总规模不低于50亿元。三方共同参与项目评估、尽职调查、投融资参考、发展规划等环节,以专业视角审视项目,引导优质商业航天产业项目落户,为蚌埠商业航天产业的集群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从嫦娥奔月传说开始,中华民族始终怀抱着对神秘空天的无限向往,探问的脚步也始终未停歇。聚“星”成链,筑梦空天,蚌埠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