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入梅”标准是什么?梅雨季特点是什么?160秒科普→

“入梅”标准是什么?梅雨季特点是什么?160秒科普→
2024年06月21日 11:39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梅雨是东亚地区独特的天气气候现象,是东亚夏季风阶段性活动的产物。江淮流域常年平均梅雨量达300多毫米,可占年降水总量的30%—40%。

  根据气象部门的监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已经从6月17日开始,较常年偏晚3天;江淮地区在6月19日入梅,较常年偏早4天。“入梅”的标准是什么?梅雨季的特点又是什么,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

  一般在每年的6至7月间,我国江南、长江中下游以及江淮等地区,都会迎来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被称为“梅雨”。梅雨季开始之日叫做“入梅”,结束之日叫做“出梅”。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每年会依据国家标准《梅雨监测指标》,开展梅雨实时监测业务,而梅雨监测区域分为江南区、长江中下游区、江淮区等三个区域。我国的梅雨主要分布在江淮流域,西起湖北宜昌,东至华东沿海,涉及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区。

  梅雨,是东亚夏季风向北阶段性推进的独特产物,是东亚地区独有的天气气候现象,梅雨季也是我国季风性降水最为显著的季节。梅雨季节的气候特点表现为降水集中、雨量大、日照时数少等。江淮流域常年平均梅雨量达300多毫米,可占年降水量的30%—40%。

  我国梅雨季节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区域性特点较为明显。1951年至2021年,我国梅雨季降水量具有明显年际波动和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以偏多为主,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20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前十年,降水量偏少。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梅雨期间的天气变得更加不稳定并伴有一定极端性。气象数据显示,长江中下游梅雨季的无雨日数、降水强度、极端降水事件的频次和强度,均呈现增加趋势,其中降水强度增加趋势最为明显。

湖北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