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东湖评论:做好风险研判,织密防汛“安全网”

东湖评论:做好风险研判,织密防汛“安全网”
2024年06月21日 11:40 荆楚网

  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南方多地强降雨引发的洪涝和地质灾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压实责任、加强统筹,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各项工作。为及时预防化解风险,湖北省防办于6月18日18时就已启动湖北省防汛四级应急响应,为全力打赢这场防汛攻坚战做足准备。6月21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发文,应急管理部持续调度重点省份针对安徽湖北重庆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湖北各地、各相关部门沟通协作、会商研判,做好江河洪水、局地暴雨山洪、水库水电站监测预报预警,形成了横向延展至村落、纵向通顺畅达的风险防范叫应机制,为化解风险,筑牢生命安全底线。

  开展风险研判,下好“一盘先手棋”。风险研判是剖析当前局势的重要途径,是危险发生前的有效预判,要做好这项工作,最重要的是信息的时效性和全面性,但信息获取和共享往往是防汛期间的难点。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譬如,宜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提前谋划部署,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强化“战时”气象、水文等数据共享,不断加强信息监测和汇总上报,实现信息神经末梢直达村落,形成了上下贯通的信息传递链条,为精准决策提供先决条件,做到风险及时研判,预警及时发布,遇险及时转移,救援及时开展。同时,针对域内不同地域特征防范侧重也有调整,例如:宜都市地处长江沿岸,河流水库众多,山洪、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较大,市防办以数字赋能风险管控,打造防汛监测预警系统,将致灾隐患纳入实时监测范围,降水量、储水量等指标作为监测标准,“人防+技防”共同协作,确保防汛业务“一键启动”。

  压实防汛责任,拧紧“一股安全绳”。强降雨将至,应以责任在肩、防汛有我的责任意识,压紧压实各级职责,做深做透职能工作,抓严抓细隐患排查。防汛工作非一人、一部门可完成,需多部门通力协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才能拧紧这股安全绳。基层要发力,要倾力发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村组织等基层力量,借助专家、学者,全面深入社区、农村等防汛盲区,针对洼地、池塘、溪流、峡谷等地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活动。部门要联动,应急、消防、水利等部门开展联合督查,清单式排查隐患,拉网式扫清盲区,做到汛前隐患整改不遗漏。例如:武汉市把防汛当作“天大的事”,落实主体责任,聚焦城区内涝,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强化隐患排查整治,紧盯中小河流、民堤民垸、穿堤建筑物、深基坑、在建工程等重点部位以及城市低洼易涝区、景区等重点区域,加强排查巡查,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

  强化救援部署,织密“一张防护网”。灾难面前,如何科学救援是危难时刻挽救生命安全的重要课题,这就需要在救援力量上下功夫,组建一直能打硬仗的应急铁军。各地应急管理部门应组织开展防汛实战演练,模拟汛期信息共享、人员安排、部门协作、救援现场等各类突发情况,增强互动展示,让居民在演练中收获救援技能。在风险研判的基础上增加装备设施,如:卫星电话、冲锋舟、便携基站等专业设备,让科技点亮生命通道。也要在宣传上补足短板,利用安全生产月活动,着力推进“五进”工作,让安全知识网铺满千家万户,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社会氛围。

  暴雨将至,号令在心,闻令而动,动如雷霆。当前,是对全省应急能力建设的考验,更是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实现群测群防目标的重要契机。只有在机制上不断完善,在隐患上不留余地,在宣传上深入基层,全方位部署,零死角入汛,才能从此次降雨中突出重围,护百姓周全,保一方安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锐(宜都市应急管理局 )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伍佳佳】

新冠肺炎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