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健康中国 | 食物中毒高发期来了 国家卫健委提示

健康中国 | 食物中毒高发期来了 国家卫健委提示
2024年06月21日 18:24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6月21日消息(记者雷妍)夏季高温高湿,食品容易腐败,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如何处理食物、选择食物,避免食物中毒,保障食品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评估中心副主任刘兆平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给出提示。

  刘兆平介绍:“高温高湿气候下容易滋生细菌、霉菌。如果我们在储藏、加工、食用食品时不到位,可能就会发生食源性疾病。夏天的食源性疾病主要由细菌引起。我国西南一些地区,毒蘑菇中毒也比较常见。”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主要方法是要遵循食品安全的五个基本原则,也就是要保持清洁、生熟分开、蒸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以及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刘兆平介绍,具体来说要做到下面几点:

  第一,选用新鲜的食材,清洗之后要及时加工,尽量做到即买即做,即做即食,保持新鲜。尤其是鸡鸭鱼肉以及一些菜豆、自制的豆浆,加工时一定要做到烧熟煮透。

  第二,妥善储存和处理食品。剩饭菜以及一些没有用完的食材,最好及时放到冰箱里冷藏和冷冻,放的时候也要保证生熟分开,保证食品之间有一定的间隙,避免出现交叉污染。建议家里冰箱放置食品时尽量分层。比如冷藏室,在上层放即食类的熟食、奶,下层放一些需要热加工的鲜肉、生鱼之类。

  “冰箱不是食品的保险箱,不建议一次性买大量食物放到冰箱里。”刘兆平强调,低温冷藏可以抑制一些细菌的生长,但是有些细菌不怕冷,也不怕冻。比如说单增李斯特菌,它在0℃时可以照样生长繁殖,污染其他食品。“另外,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剩饭剩菜,一定要充分加热再食用。”

  第三,不采、不买、不食野生蘑菇,这是预防毒蘑菇中毒最安全、最有效的做法。“毒蘑菇中毒最主要的原因是采食者盲目自信,总认为自己采到的是能吃的蘑菇。”刘兆平提醒,一定不要有侥幸心理,不要采食野生的蘑菇。

  “通过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障食品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刘兆平提示,万一出现食物中毒的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吃了蘑菇之后出现一些幻觉等,一定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就医。

新冠肺炎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