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外媒观察|法媒:不认可欧盟对中国征收关税,欧洲人该做的是追赶差距

外媒观察|法媒:不认可欧盟对中国征收关税,欧洲人该做的是追赶差距
2024年06月21日 13:32 中国网

  中国网6月21日讯(记者李智)近日,欧盟拟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法国《世界报》评论员斯蒂芬·劳尔(Stéphane Lauer)对此就“不认可”,称“把欧洲汽车工业的脆弱归咎于中国的做法,这有点过于简单了”。 劳尔认为,欧洲人真正应该做的是努力追赶在工业和技术上的差距。

  文章以“欧盟的关税壁垒是否能够阻挡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浪潮”开篇,称这一决定主要是出于政治原因而非经济上的考量,这或许能减少本地人对于欧盟在自由贸易方面的批评,然而,欧盟与中国的竞争力差距并不会因为关税壁垒的升级而缩小。欧盟真正应该做的,是要快步提升自己在电动汽车领域的产业和技术水平。当欧洲已经远远落后时,提高税收只能争取一点时间而已。

  劳尔认为“目前的局势是前所未有的”。他分析称,自从一个多世纪以前汽车被发明以来,欧洲已经不再处于创新的前沿了。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发展电动汽车,而在欧洲,汽车制造商一直到“柴油门”丑闻后才开始转变。

  除了起步落后,欧洲人还犯了战略上的错误。中国人专注于大多数人都消费得起的电动车型,而欧洲的汽车制造商瞄准的是高端市场。高端市场的利润率很高,但销量很低,使中国品牌较早地积累了降低成本的经验,同时还受益于汽车行业非常重要的规模经济。如果欧洲人一开始就追求规模化,今天这两个市场的规模将会是相当的,双方也都将具有竞争力。劳尔说:“中国人作了个好的选择,对此,我们是无法责怪的。”

  文章还认为,今天,欧盟苏醒了,但苏醒得很痛苦。售价低于2万欧元的第一批欧洲电动车才刚刚开始上市,成长还需要时间。从这一点来看,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税似乎是件“好事”。不过,问题是,欧盟委员会的作用是否应该是纠正制造商的战略错误?此外,中国汽车制造商也可以通过削减利润来适应欧盟提高关税。

  劳尔还表示,中国的优势相当大。中国汽车制造商有能力在十八个月内就开发出一款车,而欧洲品牌的开发时间几乎是中国的两倍,这使得中国汽车制造商能够不断适应买主热衷于技术创新且多变的汽车市场。文章还援引一位专家的观点称,“投资补贴有作用,但这无法解释欧洲制造商和中国制造商在竞争力上的差距,而且在研发方面,中国人非常优秀,不需要公共补贴。”

  文章强调,从政治上来说,实施关税壁垒似乎是有用的;但在工业层面,这却不是有效的措施。要想驾驭汹涌而来的中国电动汽车浪潮,需要顺着浪潮弄潮,而不是去阻拦浪潮。

  编审:唐佳蕾 张艳玲 王月博

  【责任编辑:唐佳蕾】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