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揭秘“双肺移植”成功背后:顶级专家团队操刀,6小时超难度手术,尘肺病患者迎来“新生”

揭秘“双肺移植”成功背后:顶级专家团队操刀,6小时超难度手术,尘肺病患者迎来“新生”
2024年06月21日 12:57 海报新闻

  

  手术室灯火通明,街上已是夜深人静。

  “手术成功了!”6月6日凌晨1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以下简称山一大一附院)手术室,无影灯下,一台历时近6小时的双肺移植手术终于圆满完成。

  这一夜,在院长田辉带领的专家团队的努力下,陕西尘肺病人刘康换上了新肺,也迎来了新的人生。

  肺移植手术被称为最难的手术之一。这样一台超高难度手术成功的背后,是一个怎样的专家团队?这惊心动魄的手术是如何完成的?6月6日深夜,海报新闻记者蹲守山一大一附院,直击手术现场,听专家团队讲述手术背后的故事。

  山一大一附院院长田辉团队正在做“双肺移植”手术。

  一台历时近6小时的“起死回生”手术

  “加油!别紧张!一定会好起来的!”6月6日下午,在山一大一附院胸外科肺移植病房,来自陕西的尘肺病患者刘康(化名)躺在手术转运床上,准备前往手术室。身旁,护士长谢燕和病友都在给他鼓劲儿。

  下午5点,刘康被推进手术室,进行全身麻醉。此时,在200公里以外,一位逝者捐献的双肺正在紧急转运途中。手术室中,山一大一附院院长、胸外科学术带头人田辉团队已经在做准备工作。

  这是一次生命的接力,更是一次生命的延续。

  “供肺来了!”晚上7点,山一大一附院胸外科医生苏功章一路奔波转运,从外地将供肺运到医院,送进手术室。

  晚上7点半,手术正式开始。

  肺移植手术堪称器官移植手术难度的“顶流”,手术过程复杂、难度大、风险高,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它是治疗终末期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最考验手术团队的技术。田辉团队为这次手术作了专业而周密的准备。

  这次手术为双肺移植,手术前,医生早已为刘康建立ECMO(体外肺膜氧合),用于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手术开始后,医生首先要在患者右侧胸前外侧,切一个长约20公分的手术刀口,先进行右肺移植。医生打开患者胸腔后,先检查胸腔内部构造,然后切断右肺上下静脉、右肺动脉和右侧主支气管等,移除病变肺。

  手术中,医生仔细将供肺进行修整、分离,等待移植。移植过程中,医生首先将供肺的右肺植入胸腔,然后进行右侧支气管缝合。接下来,医生依次吻合右肺动脉和右肺静脉,进行右肺通气,恢复右肺循环。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整个手术室极为安静。连续几小时,医生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右肺移植成功后,医生继续按相同步骤进行左肺移植。

  手术中,当血管吻合完成,新移植的肺迅速由白色转为红色的一刻,所有人眼中都充满欣喜。最后,双肺移植完成,恢复循环后,医生顺利关闭手术刀口。

  7日凌晨1点多,历经5个半小时的“双肺移植”手术顺利完成。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到手术完成,医生们连续奋战,终于换来了患者重新自由呼吸的机会。

  凌晨1点多,带着ECMO,换肺成功的刘康被推入了ICU。

  家属喜极而泣,“谢谢医生救了我哥哥!”

  “手术很成功,请家属放心!”凌晨近1点,在家属谈话室,专家团队将手术情况告知家属,并将手术切除的病变肺给家属看。

  “病人患的是尘肺病,双肺已经严重病变。”手术后,田辉告诉患者家属,手术切除的双肺颜色发黑、发硬,大部分功能已经严重受损。

  “谢谢医生,救了我哥哥!我们全家都感激不尽。”谈话间,刘康的家人心情激动,突然眼含热泪地跪了下来。

  刘康手术期间,他的弟弟和妹妹一直在家属区等待。刘康的家人告诉记者,他们家一共兄妹三人,刘康是家里的老大,也曾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大哥患上尘肺病,严重时难受不已,甚至卧床不起,无法行走。为了让哥哥好起来,家人不放过一丝希望,一直陪他四处求医。

  “我们听说山一大一附院的专家厉害,我们抱着很大的希望来的。”刘康的弟弟说,赶赴济南之前,一家人进行了慎重的考虑,几乎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次手术上。

  从前期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到如今双肺移植手术成功,谈起这一切,刘康的家人已无法用语言表达感激之情。另一方面,这一家人手足情深、始终不放弃的浓浓亲情,也令院方和医护人员动容。

  为了陪哥哥治病,弟弟刘健(化名)专门辞去了工作。刘健原本在宁夏银川工作,为了给哥哥治病,他毅然辞掉了原本月薪近万元的工作,陪哥哥奔波求医。这一次,他陪哥哥在山一大一附院住了好几个月,只为哥哥能好起来。

  记者注意到,山一大一附院肺移植病房的窗外,就是风景秀丽的千佛山景区。病人每当抬头看窗外,心情就会好一些,病痛也能缓解一些。

  “等身体好了咱就去!”由于疾病原因,此前住院期间,刘康时常情绪不稳定,胸外科护士长谢燕就会这样安慰他。

  手术后,刘康在ICU恢复得很快,术后仅仅12小时便撤离了ECMO,术后顺利拔出气管插管、停呼吸机,开始进行相应呼吸功能锻炼,进入快速康复阶段。“我哥终于能自由呼吸了!他以前走路会憋喘,现在走路一点问题也没有了!我太感谢医院了!”20日早上出院前,刘健激动地说,在住院及手术后的日子里,哥哥在医院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照,不管是心理上,还是治疗上,整个团队都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一家。

  双肺移植手术后,久违的畅快呼吸,让刘康的生活仿佛翻开了新的一页。“出院后,我一定好好爱护身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生。”刘康说,自己回家后,将开始新的生活,还要教育孩子好好努力,以医生们为榜样,将来为社会做贡献。曾经尘肺病带给他的种种无力感,那种摔倒后长久卧床的绝望,那种“像爪子挠心”一样难以描述的痛苦,终于消失了。

  6月20日,带着新肺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刘康踏上了回陕西老家的路。

  超高难度手术背后是这样一个团队

  一台近6小时的超高难度手术,如同一场生命的接力赛。成功背后,有着一个什么样的手术团队呢?

  “我们医院的移植技术走在全省前列,移植是山一大一附院的领头技术,我们希望这种特色技术能更好的造福终末期的患者。”田辉介绍,山一大一附院是山东省拥有最全的移植资质的医院之一,是省内为数不多的有肺移植手术资质的医院。

  记者了解到,肺移植手术被称为胸外科手术中“皇冠上的宝石”,可以说是胸外科领域中最难的手术之一。手术过程复杂、难度大、风险高,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在医生们看来,肺移植手术可以说是难度系数10颗星的手术。

  一台成功的肺移植手术,需要手术团队有精湛的技艺,多学科的“联合作战”以及强大的综合保障实力。

  “我来到山一大一附院任院长后,一直倡导单点突破,带动全局,其中一个突破点就是移植手术。”田辉表示,2023年10月份,山一大一附院拿到了肺移植资质,拿下资质不到一个月,就做了一例ECMO下的双肺肺移植手术。刘康的手术,是成功完成的第二例。

  不仅肺移植技术先进,山一大一附院肾脏、肝脏、心脏移植手术也走在前列。田辉介绍,去年该院肾脏移植的数量排在全省第1位,肝脏移植的数量排在全省第2位,心脏移植数量连续三年排在全国第6位,“我们医院现在还擅长做不插管的手术,比如早期肺癌患者,可以在有自主呼吸的情况下做微创手术。手术后,患者可以在不插管的情况下,自行下床活动,走出手术室。”

  田辉表示,未来,山一大一附院胸外科发展还将重视“一大一小”两个方向。“小”就是微创,近年来,从开放手术到腔镜手术再到人工智能进行微创手术,该院的此类手术早已走在全省前列。“大”指的是提高居民生存率、延长生存期,尤其老龄化情况下,一些患慢阻肺、矽肺、肺癌等疾病的老年病人多,山一大一附院将打造更好的技术,提高居民生存率,提高患者生存期。

  责编:邓玉莉

手术尘肺病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