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云南青年说|国际奥林匹克日】从高原中“跳”出的奇迹

【云南青年说|国际奥林匹克日】从高原中“跳”出的奇迹
2024年06月23日 09:29 新华网

    西南联合大学树立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其体育精神也一直为世人所推崇。西南联大,集聚了最早在中国传播与倡导奥林匹克运动的张伯苓、有“中国体育精神的一面旗帜”美誉的马约翰等一批著名体育教育家。抗战烽火中,西南联合大学依然将体育作为通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要求大学四年必须修习体育合格。

  航拍下的云南师范大学(6月14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航拍下的云南师范大学(6月14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时至今日,作为“继承者”的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依然传承着西南联合大学体育部的精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体育人才。“扣篮王”万磊,世界大运会参赛选手江南便从这所坐落于高原的高校中,“跳”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来自云南大山里的“扣篮王”

    “扣篮王”、CBA全明星扣篮大赛冠军得主……伴随着一次次夺冠,22岁的万磊已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也成为了校园篮球场上的“明星”。

    一米八左右的身高,一头酷炫的脏辫,万磊的出现总是会引来尖叫与围观,别看扣篮时的他自信、霸气,但在球场下,他其实是个有些腼腆的云南小伙。谈及为何选择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为何执着于扣篮,万磊的回答只有“热爱”二字。

  万磊在表演扣篮(6月14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万磊在表演扣篮(6月14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万磊来自昭通市威信县的一个普通山村,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山里孩子。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万磊的身高并不占优势,在农村时更是缺少专业的训练条件,但自小就被扣篮吸引的他还是悄悄在心里种下了一个扣篮梦。“扣篮界也有个子不高的前辈,每次看他们的视频都会激励我,我就会想我为什么不能成为‘扣篮王’?”从热爱到幻想,从幻想变成梦想,有了目标后的万磊开始有意识地练习弹跳。起初他会一边帮父母做农活,一边在高高的田埂上进行弹跳练习,还会每天绑着5公斤的沙袋,在4公里的上学路上来回奔跑、跳跃。终于在初二那年,万磊的弹跳天赋被学校篮球队教练发现了,他正式开始接受系统训练。

  万磊在球场训练(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师范大学 供图)万磊在球场训练(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师范大学 供图)

    2020年,万磊成为云南师范大学体育训练专业的一名学生,进入大学后,他发现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篮球运动员,成为一名扣篮选手,他还有许多不足。也许这就是万磊的特别之处——困难越多,越能激发他的斗志,万磊开启了更加艰苦的训练。一方面,万磊的家庭并不富裕,他勤工俭学做兼职,大学期间只有3个寒假回家过年,其余时间都在昆明打工。另一方面,他在网上自学大量扣篮教学视频,每天坚持3—4小时的训练,每周训练中,至少进行两次高于自身体重2倍的大力量深蹲训练。万磊坦言:“太苦了!”但是在他看来,热爱可以抵消一切的苦,因为热爱,即使肌肉拉伤也要去练,大腿受伤了就去练小腿,大学4年,他都是这样过来的。

  万磊表演高难度扣篮(6月14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万磊表演高难度扣篮(6月14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飞跃一人完成“蝎子摆尾”反手扣篮、飞跃好友后一次扣两球……每一个燃爆现场、夺得高分的扣篮动作背后,是坚持和日复一日的训练。从田埂上的弹跳练习到云南师范大学的训练场,万磊“跳”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2023国际篮联3X3世界巡回大师赛(无锡站)上,大师赛决赛前举行了扣篮大赛,万磊代表中国出战并夺冠,为中国拿下首个世界大赛“扣篮王”;在2024年CBA全明星扣篮大赛决赛中,他以“蝎子摆尾+摘扣双球”两扣95分的表现,夺得比赛冠军。

    在体育这条道路上,万磊认为只有自己真正去做、去努力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未来,他希望继续精进自己的扣篮技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的扣篮,代表国家出战,拿下更多荣誉。

   从放弃训练到站上世界舞台

    不自信、心理素质差,对运动员而言,这几乎是两个致命的问题。但江南却坦言,曾经的她就是一名不自信,且一到比赛就紧张到失眠的运动员。

  江南正在训练(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师范大学 供图)江南正在训练(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师范大学 供图)

    江南是河北省队现役跳远运动员,也是云南师范大学完全自主培养的运动员。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她代表中国参加了女子三级跳远的比赛,这也让她成为了云南省高校自主培养出来的第一位大运会选手。

    但是江南的体育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她看来,自己并不是天赋型选手,反而在一众队友中平平无奇。初入大学,江南开始接受系统的跳远训练,这才知道自己的技术问题非常严重,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可是艰苦的训练后换来的是在比赛中碰壁,在那一年大运会的选拔赛中,江南的成绩不理想,加上见识到了很多厉害的选手,让江南失去了信心,也选择了退训。

  教练杨帆(右)正在为江南(左)纠正训练动作(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师范大学 供图)教练杨帆(右)正在为江南(左)纠正训练动作(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师范大学 供图)

    之所以能够重回赛场,离不开教练杨帆的鼓励与帮助,就这样,杨帆成为了她运动生涯中对她影响最大的人。在训练中,杨帆是严肃的,杨帆也总说,训练本就是严肃的事。可在江南选择退队时,他却给予了她最温暖的鼓励。“中学时我被学校推荐到省队,但因为成绩不理想没能留下来。”江南说,这段经历对她的打击很大,她一度认为自己并没有运动天赋,只要能大学毕业找一份普通的工作就好。但是杨帆却告诉她,并不是每一个运动员都有极高的天赋,她也可以拿国家冠军,可以冲击世界级的比赛。从自我怀疑到站上大运会的赛场,杨帆成为了江南人生中重要的引导者。

    在杨帆和队友们的鼓励下,江南退队一年后重新回到了训练场。相较大一时的迷茫,此时已经大三的她给自己树立了目标,并投入了更艰辛的训练中,全心全意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以前觉得拿全国冠军不可能,但是归队以后我就把它当成我的目标。”江南说,她会花更多时间去钻研技术动作,哪怕要花好几节课去改进她也会去做。再次面对比赛的失利,她选择的也不再是放弃,而是在比赛间隙总结比赛时出现的问题,就这样,一次在杭州的比赛中,江南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比赛中的江南(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师范大学 供图)比赛中的江南(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师范大学 供图)

    在一步步走向更大的赛场的过程中,江南一度也面临心理素质差的难关。比赛前的失眠,紧张到呕吐的崩溃,都是影响江南比赛成绩的原因。“之前会觉得我没有睡好,那肯定成绩也不会好,但是现在不会了。”江南说,随着心态的转变,如今的她在赛场上是轻松的。2023年,她在多个比赛中发挥出色,将自己的最好成绩提升到13米45,拿到了世界大运会的门票。在大运会中,江南以第二跳13米49的成绩打破了个人最好纪录,并最终以这个成绩获得了第7名。

    “我们在训练上做任何事情都是要精益求精的,不管做什么都会水到渠成这样,而且不要管结果,先去努力,过程是最重要的。”江南说,大学4年的训练就如同西南联大传承下来的体育精神一般,无论训练条件如何、自身条件如何,都会为了目标去奋斗、去努力。未来,她也将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在物质条件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合大学体育部千方百计开展体育活动并发展体育项目,通过体育塑造人的品格,培养学生勇敢进取、团结协作、不畏困难的精神。体育精神在于“坚持到底,决不言败”,这是马约翰对联大体育精神的概括。西南联大体育精神作为历史遗留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奋发向上、勇于争先。如同万磊、江南的一般的体育人才也在传承中“跳”出、“跑”出、闯出了属于自己的未来。(完)(罗春明 柴静 徐华陵)

    出 品:韩海阔

    监 制:李 霞 罗春明

    统 筹:康 静

    文 稿:柴 静

    摄 制:徐华陵

扣篮云南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