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 | 江苏泰州:千年运盐河,一脉通古今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 | 江苏泰州:千年运盐河,一脉通古今
2024年06月23日 09:32 泰州新闻网

  泰州,这座因河而生、因盐而兴的历史文化古城,素以“富有红粟、鹾盐之利”而闻名。大运河文化带泰州段即古盐运河,西汉年间吴王刘濞开凿,西起广陵(今扬州)茱萸湾,东经海陵,再向东至海边盐场蟠溪(今如皋境内),初名邗沟支道,后因用于运盐称古盐运河,形成大运河水系中独特的盐运、盐税文化。千载悠悠的运盐河,孕育出异彩纷呈的泰州盐文化遗产。

  古运盐河孕育了泰州独特的运河文明

  一条河,兴盛了一座古泰州城。这就是西汉吴王刘濞在苏中开凿的第一条人工运河——运盐河,今亦称老通扬运河。作为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运盐河开挖时间仅比都江堰晚了61年。

  就运河文化本体遗产来说,古运盐河经典遗址段有,泰州城的护城河——凤城河,姜堰段、泰兴段运河,以及稻河、草河等。而泰州在历史上的盐税枢纽作用更是彰显了她在运河文化带的独特地位。

  泰坝衙署历史上是盐运核查、称重、盖印、签单及纳税的监掣署。与其旧址邻近的,是江苏盐税博物馆。作为全国唯一以盐税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江苏盐税博物馆馆内各个展区通过不同时期运盐河、盐场示意图,历代盐税收入统计表以及体现淮盐制作工艺千年进化的实物工具,把泰州盐业发展的清晰脉络展现在游客眼前。

  在泰州的节庆文化中,溱潼会船节属于典型的水乡文化、运河文化遗产。在泰州的饮食文化中,有源于大运河边的靖江蟹黄汤包、泰州干丝,有船夫、盐丁、漕军喜好的黄桥烧饼、宣堡小馄饨等等。凡此种种,使得泰州成为闪耀在运河文化带的一颗星辰。

  灌溉泄洪水利作用巨大

  运盐河一直承担着排泄洪水的重要使命。在运盐河北岸,当时仅泰州境内就设有涵洞72处,一是“宣泄下河以利农田”;二是“淮水小、江水大,则开岸南各坝引江水调节之”。正是“调节”引来的江水浇灌了江海大地,而运盐河之北的里下河地区,也同样靠引来的江水灌溉,变成了鱼米之乡……

  这就是运盐河给江淮东部地区人民带来的河水之惠利。自从运盐河开凿以来,水位较高的长江水一直从瓜洲经古运河,到扬州茱萸湾,再向东至泰州,需经过弯弯曲曲近80公里水路,与北部里下河来的淮河水在泰州护城河内巧妙汇合。正因为有着一定的水位差,泰州城河水才终年流淌不息,水质清澈。

  运河人家英雄故事流传

  河的故事,也是人的历史。运盐河在便利交通运输、繁荣两岸商业的同时,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运河人家。运河流域,当地民居大多临河而建,小巷小街迂回曲折,纵横错立,小桥流水、青石板路、沿河长廊,以及沿岸众多名胜古迹……无不展现了浓厚的水乡人家风貌。运盐河也见证了历史沧桑岁月。除迎来日本来大唐求学的僧人,还曾经渡送过许多历史名人。

  民族英雄、南宋丞相文天祥南下,曾在泰州逗留11天,后沿运盐河由水路经海安,至出海口乘舟而去,在姜堰留下了文丞相系舟处,以及《闻马》等诗作。

  位于姜堰坝口东南的曲江楼是运盐河东去的拐弯处。光绪二十二年(1896)秋,清代末科状元、实业家张謇曾在此写下“观涛处”横匾。1940年9月,陈毅率新四军东进抗日,指挥部便设于运盐河边的曲江楼。在其后的16天中,他在此召开苏北八县军民代表会议,号召团结抗日,为“黄桥决战”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悠悠运盐河滋养绵绵文脉

  如今,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一个集文化长廊、生态长廊、经济长廊的振兴工程正在泰州如火如荼地展开。

  姜堰天目山遗址是江淮地区已知最早的西周遗址,泰州把遗址核心区列为“不开发区”,同时对周边区域进行规划设计,这里将建成集文化展示、历史体验、佛教传承、旅游观光、教育培训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成为提升城市品位的一张文化名片。

  编制《泰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总体规划》,致力把运盐河转化成泰州高质量发展的幸福河。计划和规划编制围绕文化繁荣、生态建设、旅游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布局,努力在保护上有“泰州标识”,在传承上有“泰州位置”,在利用上有“泰州动作”,为千年运河留下泰州烙印、交出泰州答卷、贡献泰州力量。

  放大内河航运之利,支撑沿江与腹地发展

  水运最大的特点是成本低、运量大、绿色低碳、安全性高,也是泰州物流业的特色优势。泰州市发挥丰富的内河资源,放大运河水系兴化、姜堰等地优良内河港口的作用,有力支撑泰州市沿江与腹地发展。

  泰州市正在建设通江达海的内河航道网、打造协同一体的区域性港口群及经济开放的水运物流网,提升水运智慧化发展水平和推动水运绿色低碳转型。通过完善内畅外联的高等级航道网,提升内河航道能级,全力推进内河港口规模化、集约化建设。

  “一方水土,一方人物”。运盐河作为江淮东部的“母亲河”,源远流长,至今仍在给这片土地带来更绵长更久远的福祉……

  编辑:姜景旸  王晶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