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光影之约 | 人民城市成就电影与人的开阔未来

光影之约 | 人民城市成就电影与人的开阔未来
2024年06月23日 06:40 新浪新闻

   昨晚,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颁奖典礼在上海大剧院如期而至,典礼现场向主竞赛单元评委致敬。

  昨夜,金爵各大奖项各归其主。今天,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就要在影迷与金爵获奖影片的相逢中、在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与更多市民的情感共振中告一段落。

  时值“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提出5周年,上影节的愿景很清晰:通过推动电影与城市更新的发展结合,让城市活力与电影魅力交相辉映。有了如是共识,上影节的意义或已超越电影本身,她是人民共享丰富精彩中外文化的盛会,更是人民大众踊跃参与的节日。初步统计,本届电影节共放映1672场,举行88场观众见面会。截至6月20日20时,观影人次49.5万。亚洲新人单元评委、墨西哥导演、编剧莉拉·阿维莱斯说:“这就是文化之美,它不仅在电影制作之中,而且也是对人类连接的一种表达。”

  普通市民或专业影人、城市的主人与客人,大家的体验感其实异曲同工:在人民城市上海,上海国际电影节努力成就电影与人的开阔未来。

  面向世界,在文明交融中打造影人汇聚的向心之城

  探讨一个电影节,人们总是会从片单开启。本届上影节包括竞赛片在内,461部展映影片中,世界首映70部、国际首映48部、亚洲首映81部、中国首映73部。来到上海的影片不仅国别广泛,涵盖6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首映率更是连年提升。

  动画片单元评委主席、法国动画电影导演本杰明·雷内觉得,能在中国看到来自世界不同背景和视角的电影,是件非常棒的事情,“展示了很强的开放性”。

  事实上,上影节的国际影响力和金爵奖的国际识别度提升,片单只是其中一部分体现。评委的多元构成、法国电影周的举办、“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与“一带一路”电影周的相得益彰等,都是上影节面向世界、在文明交融中打造影人汇聚的向心之城的实践。

  今年,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22人组成金爵奖评委团队,外国评委占50%。137家来自海内外的影视机构亮相市场展会,国际买家和卖家济济一堂。十天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288位嘉宾齐聚申城。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策划“法国电影周”,精选38部戛纳、威尼斯、洛迦诺等国际电影节上参赛参展的优秀法国电影,进行了156场放映,以影为媒,让中法两国的文明纽带联结更紧密。“戛纳零时差”也强势回归,展映影片数刷新历史之最,日法联合制作的真人转描动画《猫妖小杏》与获得戛纳评审团大奖的印度电影《想象之光》等,都在上海与观众新鲜见面。

  由上影节2018年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在6年后迎来新的扩容,从首批29个国家的31家电影机构扩增至48个国家55家机构。依托该联盟举办的“一带一路”电影周,今年聚集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位国际电影人、20多家中外电影机构,在上海进行18部影片65场展映。

  在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看来,上影节吸引力增强的背后,是国家“硬实力”的上升、城市“海纳百川”的文化彰显,也反映了上影节以凝聚共识、深化互鉴、促进合作为导向,推动构建开放、包容、多元、协作、团结电影发展格局的担当。

  回馈人民,让服务与文化并举打造人人共享的魅力之城

  今年是叙利亚导演塔拉尔·德尔基第一次参与上影节。从影展主会场到评委见面会所在酒店,又或驻足上海街头,他总为城市与人的交互深深感动:“上海国际电影节是有观众的,他们与中国文化、与上海城市的根基,都有深厚渊源。”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席执行官卡梅隆·贝利也对自己的上海之行深有感触:“和陌生人在一起共同见证一些重要的时刻,这就是电影节的魅力。”

  影迷在行程表上做计划时,他们发现:今年的排片优化了,既有专题式的集中放映,成全了对某位大师或某个系列情有独钟的影迷“安营扎寨”,免去转场辛劳;也尽可能满足上班族、学生族以及住在不同区域观众的需求,还特意在大光明等6家位于市中心的影院推出50元票价的优惠场次,让人人都能共享电影盛宴。

  当天南海北的朋友相聚上海时,他们发现:今年的取票机更多了,行李寄存方便又贴心,所有展映影院的字幕机悉数升级,有的还为匆忙赶场的影迷准备了简餐。人们对《市民观影手册》爱不释手,上影节组委会以及影院、商家各展所长,定制邮票、特色周边、纪念票根等满足了许多人对观影仪式感的追求。

  上影节推出便民利民惠民的举措之外,一些本地生活平台上线“电影院跑图”,指路影迷打卡。甚至,哪怕不直接参与上影节,街头巷尾拉满的光影氛围,也让很多普通市民能感受到节日气氛。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北影节策展人沙丹向两位自媒体博主推荐了他心目中的City Walk之路。其中一条由本届上影节的开幕电影——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而来,“李白烈士的故居在虹口区的黄渡路,从那儿开始顺着四川北路到中共四大纪念馆,再到乍浦路附近的胜利电影院,你能看到上海城市文化的底蕴”。“上海是为数不多可以‘定义’电影的城市名字。在这里,城市、电影、人的交融共生,是特别温暖也特别有意思的课题。”沙丹说。

  着眼未来,以启迪高质量发展与撬动消费共创活力之城

  顾长卫和管虎的新作均入围本届金爵奖主竞赛单元,两位中国名导在上影节举办影片首映礼,与上海的观众面对面。陈英雄、岩井俊二、比尔·尼科尔斯、赵德胤做客电影学堂,在“大师班”上分享创作心得。金爵论坛历来是观点交锋、智慧集聚的平台,开幕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开创中国电影新范式,而科幻电影周、“未来影院”、“华语巨制”片单发布、“造梦现场”电影艺术展等各色活动,用不同方式打开电影的想象。

  本届电影节期间,上海发布《上海市电影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计划从筑牢根基、繁荣出品、升级产业、培育生态、完善人才机制等5方面实施24项措施,用3年左右时间全面推动上海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擦亮“上海电影”金字招牌。

  新政策、新项目、新观点、新样式在上海首秀首倡,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启迪未来。在这里,同样熠熠生辉的还有新人。

  80后张大磊与90后魏书钧的作品今年也得到了金爵奖青睐,跻身主竞赛单元。尤其是魏书钧,他不仅是4年前上影节创投项目的入围作者,今年,他本人还入选SIFF YOUNG×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计划。上海见证他的成长。本届亚洲新人单元的最佳影片《这周五的游乐场》,也来自2023年的创投入围项目。

  也正是新智慧、新力量、新的生产力在上海交织、激荡,在文商旅融合中延展出消费的想象力。

  淘票票数据显示,观影影迷中28%来自上海以外,其中苏州、杭州、北京的影迷数量分列前三位。携程证实,6月至今,上影节带动5万人次的异地用户来沪,酒店消费量2万间夜以上,上海影城周边2公里范围酒店在电影节期间每日满房,平均每日入住超5000人次。小红书、大众点评、微博等社交平台,都有百万级乃至上千万的上影节互动量。黄浦文旅集团召集大光明、和平、国泰和黄浦剧场4家展映影院联手南京路、淮海路两大商圈,发起凭票根享优惠活动等,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电影节及周边商业活动……

  电影节只有十天会期,但上影节、上海这座电影之城对电影的未来探索不设限。

   文:本报记者 王彦

   图:叶辰亮

   编辑:傅璐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