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产业兴农看大理 | 今天从“邓川牛”开始,认识大理牛奶

产业兴农看大理 | 今天从“邓川牛”开始,认识大理牛奶
2024年06月23日 16:45 云南网

录制:罗新才 段苏航录制:罗新才 段苏航

  你知道很多云南人童年记忆中的“蝶泉”牛奶吗?“牛奶做成片片卖”的大理特产乳扇有着怎样的历史?第一包“邓川奶粉”上市于1959年,因乳业而辉煌的邓川是个怎样的地方?

  这一切要从一种已经难以寻觅的“邓川牛”说起。邓川牛是云南省地方优良黄牛品种,因古时养殖区属邓川县得名,是当地人经多年、多代选育出的产奶用黄牛品种。之所以说它难以寻觅,是因为在2023年末的调查中,洱源县邓川牛总存栏量只有856头。

晾晒的乳扇 李丽 摄晾晒的乳扇 李丽 摄

  记者来到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邓川镇,经山路盘绕到达旧州村委会桂皮组,终于见到了“邓川牛”的庐山真面目,相比常见的荷斯坦黑白花奶牛,邓川牛的体格不大,毛色棕黄偏黑,面部有“黑眼睛、黑舌头、黑鼻子”的特征。洱源县星辰居邓川牛选育场合作社负责人渠洋告诉记者,由于饲养数量不多,现有的邓川牛已经不做产奶用了,“大理大学、云南农大等多所院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持续对邓川牛进行课题研究,牛场里有几头基因好的牛,教授嘱托我一定不能卖,要坚持养下去。”

产业兴农看大理  李丽 摄产业兴农看大理  李丽 摄

  饲养成本高、缺乏经济效益,近些年里农户逐渐将邓川牛卖出,随着更高产、更适应规模化饲养的优势牛种普及,曾经作为主要奶源的邓川牛已被淘汰。但基层畜牧工作者、科研人员和养殖户努力争取资金、项目,开展邓川牛的保育工作,并建成“云南省省级邓川牛遗传资源保护区”。

  “邓川牛遗传资源可开发利用潜力大,独特的品种优势、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有可能进一步被挖掘。”洱源县畜牧工作站的王云标介绍。邓川牛因其牛奶乳脂率高、干物质含量高、风味醇厚,在当地乳业发展中扮演过重要角色。1954年开始,洱源县引进荷斯坦牛对邓川牛进行杂交改良,效果显著。云南省地方培育的“荷邓级进杂交奶牛”俗称“黑白花”,产奶量逐代提高。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华南诸省到洱源购买黑白花奶牛,30年中,洱源县共向省内外提供黑白花奶牛20万头,洱源邓川因此被誉为“乳牛之乡”。 如今洱源县存栏的大部分“黑白花”奶牛,都带有邓川牛的血统。

产业兴农看大理 李丽 摄产业兴农看大理 李丽 摄

  邓川牛对当地饮食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是如今大理乳业繁荣的关键因素之一。来到邓川镇,沿街随处可见“乳扇、牛奶冰棒、鲜牛奶”等招牌,新州村委会的“邓川新鲜乳扇作坊”就是较有代表性的一家,每天加工鲜奶500公斤左右,生产乳扇、乳饼、乳扇沙琪玛、手工酸奶多种产品。据店家介绍:“我家做乳扇的手艺从奶奶辈、妈妈辈传到我们这一辈,历经3代人,姐姐、姐夫都会做乳扇,我妻子陶丽的娘家也有做乳扇的手艺。我家的作坊开了4年,由我妻子主理,全家人一起制作。”

  奶奶角全妹今年81岁,做乳扇将近60年了,她回忆说:“以前当地人养殖的邓川牛,养殖周期长、产奶量少,泌乳期母牛一天最多产六、七公斤奶,牛奶奶质浓。”

角全妹奶奶今年81岁,已经做了近60年乳扇 李丽 摄角全妹奶奶今年81岁,已经做了近60年乳扇 李丽 摄

  关于乳扇最早的记录见于明朝,《大理府志》中的“酥乳冻皮”、《南诏野史》中的“酥花乳线浮杯绿”都是指乳扇。清朝《邓川州志》记载:“乳扇者,以牛乳杯许煎锅内,点以酸汁,削二圆箸轻荡之,渐成饼,拾而指摊之,别以二箸轮卷之,布以竹架,成张页而干之。商载诸远。”“凡家喂四牛,日作乳扇二百张,八口之家,足资俯仰矣。”今天,乳扇仍是广受欢迎的小吃和特产,在邓川、右所两个镇就有175户乳扇加工户,平均每天加工鲜奶约18.5吨。

邓川冰棒在大理非常有名,有玫瑰牛奶、乳扇、酸奶多种口味 段苏航 摄邓川冰棒在大理非常有名,有玫瑰牛奶、乳扇、酸奶多种口味 段苏航 摄

  始建于1959年的邓川奶粉厂,更是承载了民族乳业品牌发展的历史与记忆。来到云南新希望邓川蝶泉乳业有限公司,我们在陈列区看到了老式的自行车与铁皮奶桶。20世纪80、90年代,邓川地区奶业兴旺,收奶点遍布坝区、山区各村各镇,当时的公司每年给送奶大户奖励单车、奶桶以发展奶业。

  从“邓川奶粉厂”到如今年产10万吨牛奶的现代化乳企,“蝶泉”品牌商标已在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注册,液态奶、酸奶、奶粉等共100多个产品畅销全国及东南亚。在大理,品尝鲜奶原产地的乳制品,乳业发展的故事还在继续。

  云南网记者 段苏航 李丽 马喆

牛奶李丽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