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一颗弥渡“智慧”樱桃番茄闯市场

一颗弥渡“智慧”樱桃番茄闯市场
2024年06月23日 16:54 云南网

  从“看天吃饭”到“人造环境”,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靠人眼”到“靠云眼”……数字化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传统生产方式,勾勒出农业农村的未来模样,揭示着数字农业的密码。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一颗樱桃番茄的背后凝聚着数字农业的弥渡实践。

番茄 杨吉娟 摄番茄 杨吉娟 摄

  走进大理春沐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春沐源公司)种植基地,采摘工人正从平均“身高”2.5米的番茄枝条上采摘下新鲜番茄,一株株苗木“悬空”生长,藤蔓上垂挂着一串串颗粒饱满、颜色鲜艳的果实,实现了“种菜不见地,浇灌不见水”。下午,工人按照品类分级、商超包装要求等进行分拣包装后,一车车载满樱桃番茄的货车出发,驶向全国各地。

  “来七彩云南吃七彩番茄。”春沐源公司副总经理曲健一句话道出了弥渡樱桃番茄的特点。他介绍,公司基地目前主要种植和销售安第斯红、柠黄蜜茄、金橙蜜茄、葡萄番茄、朱古力番茄、布林番茄、紫玉番茄7种颜色的樱桃番茄。产品销往各大一线城市头部商超,供不应求。2023年产量达4800吨,产值达1.24亿元,今年预计产量可达7000吨,产值达2亿元。

樱桃番茄 供图樱桃番茄 供图

  樱桃番茄深受市场喜爱的背后,来自于数字化“养分”。

  以数字为衡量指标,春沐源公司选择了弥渡。

  弥渡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海拔1500米,年日照时长达2600小时,昼夜温差达12度,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这些数据是樱桃番茄种植的硬指标。

  由此,在考察了全国40余个基地后,春沐源公司选择了弥渡作为种植基地。

番茄 杨吉娟 摄番茄 杨吉娟 摄

  以数字为种植指标,市场选择了春沐源公司。

  “市场比较喜欢我们的串茄,一串一盒,新鲜又好看,这个产品也展现了我们数字化种植的优势。”曲健介绍,一串番茄上的果实成熟时间不同,一般是最接近主枝条的果实先成熟,依次至末端。“我们的法宝——科技种植中央大脑可以保证串茄到消费者手里的时候,状态均匀,不会有上端果实已经过度成熟而炸裂,下端果实还未成熟的情况。”

番茄 杨吉娟 摄番茄 杨吉娟 摄

  在种植智能温室中,无数的传感器成为了中央大脑的“眼”和“鼻”,时刻检测着温室中的生长环境。

  据介绍,基地的智能温室采用荷兰数字化控制系统,从种苗定植下去开始,安装在温室内的各类传感器就会对光、热、水、肥、气等数据进行采集,并根据数据模型自动调整。例如数据模型中设置的最高温度是28摄氏度,一旦高于这个数值,系统就会启动降温加湿设备,打开天窗,并喷洒水雾。低于系统设置的最低温度,则会自动加热水,水流沿加温管流动,实现对温室的加温,加热产生的二氧化碳用于温室内的光合作用,实现零排放、零污染。

加温管 供图加温管 供图

  目前,基地有23个温室,将传统日光温室与荷兰纹络温室配套设施设备充分融合,由中央决策系统自主调配种植环境所需要素,可实现全年产量预测,13周滚动预测,8周精准预测。

  “我们致力于打造植物工厂,用工业化的标准、科技的理念改变农业生产模式。”曲健说。每串番茄的颗数、每颗番茄的大小、每根藤蔓上的叶子数量都有严格标准,就连每个温室的采摘人员都是固定的,且采摘前人员要进行4次消毒,以杜绝将细菌、病毒带入温室的可能。

番茄 杨吉娟 摄番茄 杨吉娟 摄

  在数字化、工厂化、精细化操作的种植下,春沐源公司的樱桃番茄亩产达到22吨,亩产值超过55万元,远高于传统番茄种植的平均亩产和亩产值。“公司计划在弥渡县建设100公顷的连片智能温室群,打造全国最大的专业樱桃番茄智能温室群。利用积累的数据、市场、管理、品牌等优势,赋能地方产业集群建设。”曲健介绍。

  近年来,弥渡县着力提升农业发展科技含量,推动农业向数字化、智慧化加快迈进,智能化生产模式逐渐站上了农业生产管理的“C位”,由此推动弥渡县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转型。

  云南网记者 殷洁 秦蒙琳 刘宇丹 杨吉娟

荷兰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