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大运河,一首“何以中国”的叙事诗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大运河,一首“何以中国”的叙事诗
2024年06月24日 10:20 四川新闻网

  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6月22日在江苏扬州启动。活动创新展现方式,以扬州弹词为串联,围绕“通江达海”“工开万物”“水润华章”“护我安澜”等主题,通过情景讲述、音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绵延的文化根脉、鲜活的生态绿脉等。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大运河穿越古今,纵贯南北,悠悠流淌,这是一条历史之河、生态之河、文化之河、幸福之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大运河不仅在地理空间上连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也在时间维度上伴随华夏文明生长成熟、辉煌壮大。绵延近3200公里的中国大运河,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作为一条跨越时间、地理与文化的超大体量文化遗产,大运河拥有河道、古建筑、古遗址、石刻等各级各类遗存超1200处,水工设施等重要代表性遗存368处,构成了一条继古开今的璀璨文化带。从这个角度而言,读懂了大运河,也就读懂了中国历史,读懂了中国文化。

  迤逦千里,绵延千年。大运河不仅是中国古代帝王掌控南北的水道枢纽,也是承载普通人寻常生活的“背景舞台”。千百年来,大运河滋润着这片广袤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亿万民众。“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无论世代如何变迁,沿线百姓始终将大运河视为母亲河、最深沉的乡愁。花开花落,冬去春来。大运河始终唱响着奔流不息的时代欢歌。从这个角度而言,读懂了大运河,也就读懂了潮起潮落的平凡人生,读懂了芸芸众生的坚守与奋斗。

  千年流淌,十年蝶变。进入新时代的大运河,迎来了高光时刻,再次绽放出璀璨光芒。随着国家和地方层面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大运河开启了发展新篇章,继续在神州大地上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发的时代新画卷。大运河沿线各地实施综合保护工程,整合沿线众多历史遗存、博物馆群落和文化休闲体验点,实现了城市肌理与文脉传承、保护与发展互促共进,让这条生生不息的活力水道更好融入当代,服务于民、造福于民。运载千秋的大运河,生生不息,迸发出了新的活力。从这个角度而言,读懂了大运河,也就读懂了发展的中国,读懂了未来的中国。

  作者:李萍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