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人民论坛网评 | 最是实干惠民生

人民论坛网评 | 最是实干惠民生
2024年06月24日 11:11 人民论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强化自我修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中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过硬实绩。

  提升党性修养,增强“想干事”的思想自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实践的指南。“想干事”是进取心、责任感的直接体现,也是助推发展、造福百姓的基本前提。只有保持坚强的党性、积极的态度,想清楚“为什么干事”、弄明白“要干什么事”,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要提高政治能力,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正确处理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增强宗旨意识,学好用好党史这本“生动教材”,主动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坚持从百姓利益出发,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更好激发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

  砥砺责任担当,锤炼“会干事”的能力本领。使命重在担当,担当需要本领。“会干事”是履职尽责、敢为善为的现实要求,也是攻坚克难、实现价值的路径方法。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尤其是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我们必须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才能克服为民造福“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等问题。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发扬“安专迷”精神,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也注重专业领域知识补给,多想想、常问问百姓还要什么、民生还需什么,在勤学善思中提升服务群众能力。要注重业务实践锻炼,主动把学识优势与岗位职责紧密结合,在基层治理第一线、服务发展最前沿经风雨、见世面,向最难处攻坚、朝关键处挺进,把经历变成经验、阅历变成能力,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把自己锻造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烈火真金”。

  坚持实事求是,涵养“干成事”的过硬作风。凌空蹈虚,难成千秋之业;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干成事”关键在干、要义在成,既体现厚积薄发的底气,也展现终有所成的魄力。要突出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把做显功和做潜功统一起来,把阶段性工作和长期性目标结合起来,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增收、入学、住房等急难愁盼问题,主动到田间地头察民情、从家长里短听民意,多推出解民忧、纾民困的改革举措,多办些惠民生、暖民心的好事实事,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杜绝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也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把力气花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时刻将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想干事是最基本的思想自觉,会干事是最强烈的责任担当,干成事是最严实的工作作风。前进道路上,越是任重道远、越是滚石上山,越要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让我们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激扬“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作者:刘鑫 李奎)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