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生灵“故事会”|“微笑天使”的家,他们来守护

生灵“故事会”|“微笑天使”的家,他们来守护
2024年06月24日 14:43 新华社

  

  02:16

  新华社南昌6月24日电(记者陈毓珊)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身子,天生一副微笑的样子,憨态可掬的长江江豚被誉为“微笑天使”。就在十多年前,科学家们忧心忡忡地预测,这抹美丽的“微笑”,可能会消失。

  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西鄱阳湖,是江豚的重要栖息地。根据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科学考察,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其中鄱阳湖约492头。为了让江豚在鄱阳湖放心“安家”,近年来,江西组织退捕渔民成立巡护队,“捕鱼人”变身“护鱼人”,守护江豚的栖息家园;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基地临水而建,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次第开展;江西省鄱阳县人民法院发出长江江豚司法保护令,提出了6项禁止事项,以司法守护长江江豚的生态港湾……

  2024年5月23日,无人机拍摄的江西湖口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一角。新华社发(李学华摄)  2024年5月23日,无人机拍摄的江西湖口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一角。新华社发(李学华摄)

  在江西湖口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江豚“欢欢”和“乐乐”在保护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

  这两只江豚有什么特别?原来2023年2月,在位于江西都昌县的鄱阳湖松门山南部砂坑水域,通过人工围捕,工作人员从雄性江豚中选出了两头五六岁左右、健康状况良好的青壮江豚,迁移至位于湖口县的鄱阳湖南北港水域进行迁地保护。主要是为了促进长江流域现有迁地群体结构优化,丰富遗传多样性,支撑长江江豚迁地群体良性发展。这两头江豚就是“欢欢”和“乐乐”。

  “它们长大了,变得圆滚滚的。”正在为“两小只”准备午餐的湖口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工作人员殷晓峰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些小鱼是江豚最喜欢的食物。我们每月都会消耗3500斤小鱼,每天定时定量投放。”

  2023年11月15日,在江西湖口县境内鄱阳湖水域拍摄的江豚。新华社发(李学华摄)  2023年11月15日,在江西湖口县境内鄱阳湖水域拍摄的江豚。新华社发(李学华摄)

  湖口县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主任余先华说:“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农业农村部的要求,对南北港水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进行清淤疏浚。并将‘欢欢’和‘乐乐’两头小江豚放归鄱阳湖生态保护区。清淤之后,将迁入更多的江豚,为江豚保护、救助、科研、繁育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并非所有的江豚都需要“搬家”。长江江豚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介绍,目前针对长江江豚的保护措施分为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养三种。其中,就地保护,重在采取措施为长江江豚野外繁衍营造良好生存空间;人工繁育,主要通过科学研究为江豚保护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迁地保护,则是将长江江豚人工迁移到更适宜其生长的区域,帮助长江江豚实现种群扩增。

  2023年8月31日,江西湖口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新华社发(李学华摄)  2023年8月31日,江西湖口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新华社发(李学华摄)

  就地保护的江豚,也有自己的专属“卫士”。在鄱阳湖老爷庙水域,都昌县农业农村局渔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段道芒和几位巡护员一道,乘船巡查湖面。即便是丰水期,他也能一眼捕捉到“悄悄”浮出水面的江豚。

  “基本上只要出湖就能看见。”段道芒自豪地告诉记者,“不仅种群数量多了,子母豚也越来越常见。”

  “禁渔后,鄱阳湖里的鱼多了,江豚也多了。我们组建了江豚巡查救护队伍,专兼职的巡护队员多达250余人,对湖面、浅水区域、洼地、水域岸线等进行日常巡护。”段道芒说。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段道芒和队员们身上的衣服不一会儿就湿透了。抹了抹额头的汗珠,他们又向更远的水域驶去。(报道员:徐会刚、张璐)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