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洱海边的“兴农人”——植保机手共圆“兴农梦”

洱海边的“兴农人”——植保机手共圆“兴农梦”
2024年06月24日 10:28 经济网

  夏日炎天,万物繁茂。走进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下庄镇沐滂村田野,天空传来无人机“嗡嗡”的轰鸣,两位机手手握遥控器娴熟地操作着,无人机喷出的药水如雨丝洒向田间。

  两位机手都是来自祥云县城川烟农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无人机植保专业服务队,一位叫张鑫,另一位叫李炳辉。

无人机植保作业。摄/高丽琴无人机植保作业。摄/高丽琴

  据植保服务队队长朱国云介绍,无人机植保专业服务队成立于2020年,拥有机手45名,其中“90后”机手21名,占比达到47%;植保队配备9台大疆T20和7台大疆T25植保无人机。

  “90后”张鑫今年刚好28岁。出身农村的他,从小跟着父母扎在田间地头,大专毕业后,怀着对农业的热爱和情怀回乡务农,于2019年加入城川合作社,成为一名新农人。

  2021年,张鑫参加了无人机操作资格培训,并通过考试取得植保无人机操作资格证,同年加入无人机植保专业服务队。

  通过开展无人机飞防作业,张鑫感受到机械化给农业带来的巨大便利。作为一名新农人,他有一个“兴农梦”,就是要发展现代农业,让老百姓盘田种地变得轻松,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发展农业!“作为一名90后的新农人,我希望带领村民们用新理念、新知识、新科技来发展农业,以农机农艺融合来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张鑫说。

  “我们的机手,除了掌握扎实的飞防技术外,还在各个乡镇承担着新科技、新技术的推广和落实。”城川合作社理事长杨永元说。无人机植保专业队的机手分布在祥云县的9个植烟乡镇,服务各村组的老百姓。

  近几年,无人机植保专业服务队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从最开始的烟田,扩展到水稻、玉米等大农业生产,甚至延伸到林业植保。据统计,2020-2023年,无人机植保队共完成农业植保作业18.97万亩,其中烤烟15.27万亩,水稻、玉米及其他农作物3.7万亩。

  1990年出生的李炳辉大学毕业后,经过在不同行业摸爬滚打,最终还是回乡加入了城川合作社,并于2020年加入无人机植保专业队,成了一名机手。回顾过往,李炳辉说:“我喜欢奔跑在田间的自由,也喜欢从事农业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我想把学到的新科技教到老百姓手中,让他们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让新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3年,祥云县城川烟农综合服务合作社在祥城镇白岩村流转了100亩土地,尝试探索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共有6名机手参与作业。一年间,他们在田间进行品种试验、施肥试验、药残试验,探索实施农机农艺融合和全过程专业化服务。

无人机机手交流操作技术。摄/高丽琴无人机机手交流操作技术。摄/高丽琴

  这100多亩土地种植管理成效显著高于附近区域其他地块。在烤烟采收后,又套种了秋豌豆,获得颇丰的收益,在当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周边的农户都有模有样的学起来了。“看着他们全程机械化专业化服务,省时省工省力,烟叶质量又好,我们太羡慕了!今年我家也用机械翻地、起垄、打塘、覆膜了,后面的管理环节也会尝试农机专业化服务。”白岩村农户刘美芬高兴地说。

  2024年,祥云县城川烟农综合服务合作社又在下庄镇沐滂村流转了150亩土地,探索智慧农业管理模式。派出的管理人员仍是植保专业服务队的机手们,他们在一边学习、一边摸索,将发展智慧农业的“神奇科技”带到老百姓的身边,在大田里展示出来,让老百姓听得见、看得见、摸得着,亲身感受科技的实力和效益。“他们在田间安装的这些设备,我们以前见都没见过,田间的温湿度有多少?什么时候应该施肥了?田里来了些什么害虫?这些设备都能掌握得一清二楚,真是太神奇了!”沐滂村村民刘绍明说。

  “作为一名新农人,我们最大的成就就是发挥聪明才智,做现代农业发展的引路人,在实现‘兴农梦’的路上不断努力,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张鑫说。(文/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高丽琴)

  

0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