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七彩文韵丨英雄永不落幕!关于鲍卫忠的这本书,值得一读

七彩文韵丨英雄永不落幕!关于鲍卫忠的这本书,值得一读
2024年06月24日 14:55 云南网

  编者按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为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展示云南文艺界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文艺担当、努力建设文化强省中涌现出的大家力作、新人新品,云南网特别策划推出《七彩文韵》专栏,为打造 “文艺滇军”,繁荣云南文艺事业提供一个传播交流的窗口和平台。

  他用一生去践行

  郑重写在笔记本扉页上的承诺

  “为党工作是我一生的追求

  为人民服务是我一生的方向”

  ……

  凡人微光

  默默燃动

  卫戍正义,忠勇执法,他用名字坐标人生

  卫护佤山,忠骨遗风,他用生命践行誓言

  英雄永不落幕!

  今天,小编向你推介

  长篇报告文学《阿佤法官鲍卫忠》

  👇

《阿佤法官鲍卫忠》封面 云南民族出版社 供图《阿佤法官鲍卫忠》封面 云南民族出版社 供图

  内容简介

《阿佤法官鲍卫忠》图书首发式 杨艳娇 摄《阿佤法官鲍卫忠》图书首发式 杨艳娇 摄

  由著名作家黄晓萍女士创作,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阿佤法官鲍卫忠》,以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沧源为背景,讲述了人民法官鲍卫忠不忘初心使命,扎根基层执法办案,始终忠诚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始终珍视民族团结,把最美好的青春、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人民司法事业,直至为祖国边疆的法治建设献出生命的感人故事。

  2023年9月26日,《阿佤法官鲍卫忠》图书首发式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举行。

  该书立体呈现鲍卫忠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鲍卫忠(左一)在云南省沧源县勐角乡控角村委会小坝卡自然村巡回办案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供图鲍卫忠(左一)在云南省沧源县勐角乡控角村委会小坝卡自然村巡回办案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供图

  敦实的身材,黝黑的脸庞,淳朴的笑容,是鲍卫忠法官留给人们的印象……为了把公平正义送到各族群众身边,他常年行走在阿佤山崎岖的山路上,足迹踏遍山山水水,汗水洒遍村村寨寨。

  2021年10月23日,因过度劳累,积劳成疾,鲍卫忠突发疾病,最终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年仅45岁。

  生前身后,鲍卫忠法官曾被授予诸多殊荣:“全国模范法官”“中国好人”“2022年度法治人物”“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岭楷模”“时代楷模”……

  这位人民法官以换位思考的角度,为人着想的方式,维护法律尊严的初衷,感化了一个又一个被执行人坚硬的内心,缓解了一个又一个申请执行人的燃眉之急,把一份份法律文书变成实实在在的公平正义,用爱融进百姓心里,用心磨出一方和谐,用情换来群众信任,用忠诚捍卫司法权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了公平正义。

鲍卫忠到村寨走访时,与当地群众一起载歌载舞。鲍卫忠到村寨走访时,与当地群众一起载歌载舞。

  在打击跨境违法犯罪行动中,他带头办案,以法律权威震慑犯罪;在攻坚执行难阶段,他带领干警不辞辛苦,忘我工作,化解了650件“钉子案”“骨头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疫情期间,他因地制宜,采取“隔空执行”等新方式,为申请执行人排忧解难。

  他积极推进执行工作信息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联合惩戒体系,推动执行工作开创新局面。他任沧源县法院执行局局长期间,该局执行工作总体质效排在临沧市两级法院前列,部分指标多次位列全省法院第一方阵,为地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部《阿佤法官鲍卫忠》,通过叙述职业的高尚与执法的艰难,边地的后进一步与法律的保障,佤族的淳厚与对党的感恩这几对关系,将鲍卫忠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立体呈现。

  为了写鲍卫忠 作者重走他的执行路

  2021年底,黄晓萍从各种报纸上读到关于鲍卫忠先进事迹的报道,文中写他如何磨掉“钉子案”“骨头案”。报道中的鲍卫忠一点不像法官,裤脚一只高一只低,很像个村干部。

  “我想写这个题材,原因有三。”黄晓萍说,“其一,民族特点,佤族是‘直过民族’,他们从刀耕火种、以物易物的原始社会,一步跨千年,直接到社会主义社会,历史的断层很能展示文学想象,故事会很有特点。其二,沧源县在边境线上,佤族又是个跨境民族,他们的社会生态关乎边境繁荣安宁,具有国际影响。其三,法官这个神圣职业准则是铁定的法度,与原始部落自治管理体系几乎没有相融的可能,且文学作品中展现基层法官的作品不是太多。”

  要写这样一个题材,难度很大,而且主人公已先走一步,最笨的办法是沿着主人公的办案行程走一遭。

鲍卫忠向农户了解情况鲍卫忠向农户了解情况

  重走鲍卫忠的执行路,黄晓萍大受震撼。她找了一张沧源县地图贴在写字台前,把鲍卫忠的典型执法案件标上地名,背景全是山,执行村寨多是在群山包围中,比弹丸都小。回忆这些山区道路,她好像都走到过。“当时的感觉,山水万古的生命强劲欺瘦了人类发展的文明,荒草野水如太古,没给法治留下多少空间。从一个村寨到另一个村寨,没有人家可歇脚打尖,路程遥远累人。”

  黄晓萍回忆道,“鲍卫忠手下‘兵将’不够一桌。执行的案件我粗略一算,三天得了结一个案子,还有经常性的普法宣传和挂包帮扶帮助脱贫事,纵是金刚不坏身,也经不住长期劳累。鲍卫忠的身体早就亮起了红灯:高血压、低钾血症两种病纠缠在一起,需要治疗、调理、休息——那么多案件等待执行,对事业一腔热忱,让积蓄清零的鲍法官早就忽视了病体,以为才过不惑之年,正是干事创业的好年华。”

鲍卫忠(前排左一)与父母、姐弟鲍卫忠(前排左一)与父母、姐弟

  “鲍卫忠的成长环境给予他的全是正能量。”黄晓萍说,鲍卫忠的父亲鲍光明从佤山一个孤儿,在党的培养下成为汉语佤语双语法官。老共产党员鲍光明任沧源县法院院长18年,是佤族第一代法官,受到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赓续红色血脉,鲍卫忠自小立志做父亲那样的人。两代法官踔厉奋发,他们从实际出发,对法律作深度解读;他们从法律出发,尽可能将法律与民族特性有机结合;他们从故事出发,探微人性,向社会传递法律的温度,在办案过程中展现出法润民心的精神高光,这份追求崇高信仰的执着,可敬可佩。

  动笔之初,黄晓萍将鲍卫忠办过的有代表性的案子理成条码,贴到沧源县地图旁,抬头见低头也见。“满墙的纸片片细语如歌,我就不舍昼夜在沧源的山山水水中与鲍卫忠同行。”回忆着纷飞的纸片,黄晓萍说,“有几点感受最深:100元的小额案件,说透人情;敢啃硬骨头,不怕有身份和背景的人;同情弱者,努力寻找司法救助途径;将司法条文融入民族情感,尊重习俗;帮助被执行人发展生产,积钱还债……”

  “梳理鲍卫忠一生,不难看出,这人睿智阳光,是个德技双修、与时俱进、敏于社会观察和思考的自觉者。”黄晓萍说,我不能保证这部书多么优秀,但为这一家子还原一位儿子、父亲、丈夫,为社会留下边陲正气,为同事留下鲍卫忠那永远可爱的微笑,为佤山添一片不落的彩霞,我会一直努力着。

  作者简介

  黄晓萍,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云南省作协原副主席,楚雄州文联原副主席。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文学作品700余万字和两部电影,获云南省“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获各类奖项50余次,其中长篇纪实文学《真爱长歌》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滇西无恙》《丽山丽水》获中国作家优秀作品奖等。

  #七彩文韵 资讯速览

  6月12日—15日,第十届南方六省(区)青年魔术新秀展演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云南省杂协组织推选的《白色幻想》获最佳效果节目奖,《一点想象》获优秀节目奖。详情→云南两个节目获第十届南方六省(区)青年魔术新秀展演奖

  投稿方式

  邮箱:ynwlw2023@163.com

  特别提醒:稿件必须确保原创和版权。

  欢迎大家投稿!

  来源:云南民族出版社、新华网、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客户端、《民族时报》、云南网

  编辑:翟芯冉 实习生 张红霄

  二审:段杉杉 王茜婷

  三审:姬祥虎

  终审:杨之辉

  云南评议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