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活力宁夏丨从传承到创新,刀笔下的木头“活”了起来!

活力宁夏丨从传承到创新,刀笔下的木头“活”了起来!
2024年06月24日 12:05 新浪新闻

  左手木板、右手刻刀,刻刀微动、木屑轻飞……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寇庄村赵荣工作室内,41岁的赵荣正在全神贯注于眼前的木板之上。“小时候,受爷爷的影响喜欢上了木雕,长大后经过系统的学习,发现这其中大有学问。”赵荣是赵氏木雕的第五代传承人,从小耳濡目染,对木雕技艺有浓厚的情感。

赵荣正雕刻木雕。人民网 周航摄赵荣正雕刻木雕。人民网 周航摄

  据了解,赵氏木板雕花技艺最早形成可以溯源到清朝。“现在我成为了非遗传承人,希望可以将木雕这门技艺长久的传承下去!”赵荣表示,爱好是干好一件事的重要动力,也正是这份爱好,才能一直坚持传承下去。

  “木头是有生命的物体,它有着与众不同的温和、美丽与纯朴的品性。”1999年,赵荣初中毕业后,就跟随爷爷学习并主攻木板雕花。期间,也跟别的老师傅请教学习过,以此丰富木板雕刻技艺。2006年开始自己联系业务,为顾客制作相应作品。2010年,赵荣成立了赵氏木板雕花技艺保护传承工作室,完成了古建筑木雕、牌匾雕刻、版画雕刻、棺木雕刻等上千件雕刻作品,并且曾多次代表原州区、固原市、自治区外出参加各类展演。2016年,赵氏木板雕花技艺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7年赵荣被评为自治区级“赵氏木板雕花技艺”传承人。随后,在2023年12月,赵荣雕刻的作品《不到长城非好汉》获得了自治区非遗创意大赛银奖。

  近年来,赵荣在坚持创作的同时,改变了以往师徒相传的传承方式,在各乡镇进行木板雕花培训,为前来学习的学生、感兴趣的年轻人传授木雕技艺,让广大群众对非遗技艺有深入了解。2023年,赵氏木板雕花技艺传承基地成立,发展木雕产业,形成产业链。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守着这份传承,让刀笔下的木头“活”起来。(周航、阎梦婕)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