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大江时评:让千年大运河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大江时评:让千年大运河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2024年06月24日 14:52 大江网

  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6月22日在江苏扬州启动。活动创新展现方式,以扬州弹词为串联,围绕“通江达海”“工开万物”“水润华章”“护我安澜”等主题,通过情景讲述、音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绵延的文化根脉、鲜活的生态绿脉等。

  水脉连着文脉,运河润泽百姓。走进历史长河,从苏杭千里沃野的丰收景象,到西兴码头的繁华喧嚣,再到临清商贸的蓬勃发展,大运河这条串联南北的黄金水道,滋养了沿岸城市的繁荣与昌盛,在神州大地上勾勒出生机勃发的壮美画卷。

  文化因传承而不息,文化因创新而致远。大运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璀璨标志。中国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市,是目前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也为解读“何以中国”增添了生动注脚。

  运河千载弦歌不绝,文脉传承历久弥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到首次提出大运河文化带;从发布实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到《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发布……大运河串珠成链,已然成为中国大地上一条闪亮的生态景观带、文旅资源带和文化创意长廊,迸发出勃勃生机与澎湃活力。

  “大运”行中华,“河”润风华涌。让我们以“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大运河的丰富文化内涵,讲好大运河故事,发展多样业态,让更多人共享大运河保护传承成果,更好地造福人民、福泽子孙后代。

  (大江时评特约评论员 李 伟)

  编辑:徐楫越

  校对:王军颖

  审核:倪旻

大运河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