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河南省新乡市黄寨村村民李卫祥回乡成为新农人 跟父亲学养蜂 做直播帮乡亲(我的家乡我建设)

河南省新乡市黄寨村村民李卫祥回乡成为新农人 跟父亲学养蜂 做直播帮乡亲(我的家乡我建设)
2024年06月25日 09:59 人民日报

  

李卫祥在整理蜂箱。本报记者 方 敏摄

  核心阅读

  不久前,河南省新乡市黄寨村村民李卫祥因为在直播中的生动表现引发大量关注,家里的蜂蜜也随之一售而空。在城市闯荡多年,李卫祥选择返回家乡,跟父亲学养蜂、教同伴技能、给村民带货……在他的带动下,不少年轻人也选择了回乡发展,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实现人生梦想。

  “哥们,你这蜂蜜保‘真’吗?”一名小伙在网上直播卖蜂蜜,有网友过来调侃他。

  小伙翻出一段视频——他在蜂箱旁,一只蜜蜂突然落到嘴上。画面一转,他的嘴角被蜇肿了很大一个包,造型活脱脱像网络爆红的表情包。

  网友们看到他的窘态,笑得前仰后合,纷纷下单,家里的蜂蜜很快卖完。

  小伙名叫李卫祥,家住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路寨镇黄寨村。前不久,他在网上靠着直播卖蜂蜜引发了大量关注。

  在城市闯荡多年,李卫祥去年返回乡村,并“决定不走了”。近日,记者找到了李卫祥,采访了他的故事。

  缘起——

  回到家乡养蜂

  当上带货主播

  从郑州出发一路向北,到原阳县只需一小时。14时30分,记者赶到黄寨村时,李卫祥正给他父亲帮忙,将一个个蜂箱装车,运往西北边辉县市的村子里,继续放蜂采蜜。

  一个蜂箱重约80斤,23岁的李卫祥身板不大,但他搬了一箱又一箱。父亲李如秀,今年58岁,在旁偷乐:“娃长大了!”“以前?反正不勤快,嘿嘿嘿。”

  李卫祥听到了,傲娇回应:“我现在要学养蜂技术,必须上心。网友叫我‘养蜂少主’,这名头我可接下啦。”

  “为什么做直播?之前是干什么的?未来有什么打算?”看到这个年轻小伙,记者想了好多问题。

  15时,蜂箱都装好了,运蜂车从原阳县出发去辉县市。村道上,车辆难免颠簸。李卫祥也回忆起他的“颠簸”人生:“我上学时成绩一般,初中毕业后就去打工了。当过厨师、理发师、销售、健身教练、客服,但一直不是特别顺利,所以老是失败、尝试、又失败。”

  座位旁,李卫祥的父亲老李,话不多,黝黑的脸上总带着笑。记者追问,他才讲几句:“也想过让他跟我养蜂,但怕他吃不了苦,忙时直不起腰”“两个月花期,要一个人待在深山里,无聊”“有时山里睡觉,有蛇爬到床头……”

  更让蜂农们头疼的,是蜂蜜卖不出好价。老李给记者算起了账:他家里一年产蜜5000斤,基本都卖给收购商,一斤蜜才10元钱。冬天不是花期,要给蜜蜂们准备成吨的口粮,一年成本近2万元。若刨去人工,赚不了多少钱。

  “我们的转机,一直到去年10月才出现。”李卫祥说。

  当时,老李让待在家的李卫祥帮忙拾掇菜地。李卫祥不想去,躲在蜂蜜仓库里刷短视频。屏幕里,不少带货主播滔滔不绝。这让李卫祥精神一振,不服气的劲头上来了:“他们直播视频的质量我也能达到,家里还有蜂蜜可以卖,我也可以试试。”

  说干就干!李卫祥买了打光灯、手机支架,注册了账号,信心满满。

  第一天,直播观看人数13人;第二天,9人;第三天,7人……每天播3小时,李卫祥越播越无奈:咋越播人越少?

  成长——

  参加直播培训

  找到流量密码

  15时20分许,我们乘坐的运蜂车驶出村道,上了省道。

  李卫祥的事业也在今年2月驶入新路——当时,村民的微信群里跳出一则消息: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要在村里组织电商直播培训,满30人就开班。

  李卫祥眼前一亮,跑去村支书家问:“培训收钱不?”

  课程是免费的,来自新乡市鑫长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老师讲课很实用。视频咋剪辑、直播咋说话、脚本咋创作、小店咋开设……李卫祥听得起劲,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课程每天两小时,一共15天。李卫祥一天不落,觉得自己掌握技巧了,马上就能大干一番。

  “直播带货得有特色、得提前设计台词。”想着老师的指导,李卫祥找出多年不曾用过的纸笔,写起脚本来。

  可惜,直播间人气也就几百人上下,仍然不温不火。老师说的特色,李卫祥还是没有找到。

  4月11日,直播出“事故”了,“特色”却被李卫祥找到了——他没有戴纱网帽,直接在蜂箱旁直播,不小心被蜜蜂蜇了,嘴角就肿了一个包。直播间里,许多网友纷纷表示“太好笑”。有网友之前质疑李卫祥带货的蜂蜜质量不可信。这回看到他被蜇肿的嘴,终于表示“确实是真的”“愿意买”。

  突然增加的流量,让李卫祥立刻觉察到了自己可以走幽默路线。下播后,李卫祥回忆起老师讲授的方法,将直播素材剪辑成短视频,放在了网上。

  然后,李卫祥就火了。

  “当时,好多平台都在转发我的这个作品,还有很多营销号二次加工。”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李卫祥还有点小得意。

  视频火了,李卫祥的小店也火了。从那时候开始,小店每天卖出蜂蜜超过140单。一单蜂蜜1斤装,每斤38.8元。

  这回轮到老李惊诧了:“真这么多人买?”

  带动——

  传授直播技能

  帮助乡亲带货

  17时许,运蜂车到了辉县市马头口村北边的山脚下。还是这片林地,老李每年6月都在这里放蜂,一放就是20多年。“今年不一样,儿子和他朋友李宾也过来帮忙了。”老李很开心。

  黄寨村村民李宾,今年27岁,辞了新乡市的辅警工作,找到李卫祥,“祥子,看你直播做得挺好,能不能也带一带我?我也想试试。”

  李卫祥一拍胸脯:“我们一起干吧。”

  白天,李卫祥帮老李采蜜,教李宾怎么调设备、做直播,晚上还要教他如何剪视频。抽一点空,两人还会一起商量写短视频脚本。“这些技能都是市里的老师免费教我的,我现在再免费教他。”李卫祥说。

  李卫祥成了当地名人,陆续有家乡的人找他帮忙,他都一口答应。

  “祥子,我家还有蜂蜜没卖完,你能帮忙不?”前不久,村民李如朵上门求助。

  李卫祥很慎重,先跑去查看蜂蜜质量,“我不能卖给网友不好的蜜”。确保质量后,李卫祥又在直播间里卖力吆喝起来。靠着他一股子真诚、朴实的劲头,李如朵家的300多斤蜂蜜,不到5天全部卖光。

  “卫祥娃,真是中啊。”拿到钱,李如朵的脸笑成一朵花。

  乡亲们的表扬,更鼓足了李卫祥的干劲。“我还可以为大家做更多事呢!”最近,李卫祥和几个村里小伙伴成立了小群,闲时会去村里串门、找商机。村民们说:“村里的西红柿、黄瓜、红薯粉条,质量都很好,可就是愁销路。”听到这里,小伙子们笑了:“只要你们保证质量,我们可以帮你们卖。”

  走在黄寨村,记者发现,这是豫北一个较为普通的村庄。日常见到最多的是老年人,年轻人不多。“村子的希望,恰是在年轻人的身上。”黄寨村党支部书记李巧凤看问题很透,“卫祥娃带了个好头。”

  李卫祥确实带了好头,有不少年轻人也回到了村里或是准备回村。“农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以前,我们父辈的农具是锄头铁铲,而今我们的农具可以是手机。”李卫祥说,“让家乡变得更好,如果我们能出一份力,更觉得自豪。”

  采访快结束时,老李在一旁已扎好了帐篷,李卫祥也搭好了直播台。最近,他们要在辉县市的村子里驻扎大约两个月。除了帮父亲养蜂、采蜜,李卫祥还要接着做直播。

  采访中,有一幕场景让记者印象深刻——担心父亲腰痛,李卫祥主动拿起父亲的扁担,挑起水来。老李则拿起儿子的直播架,走在了儿子前面。远处,巍巍太行山成了直播背景。近旁,蜜蜂飞舞,嗡嗡作响。

  期待有更多像李卫祥这样的新农人,像蜜蜂一样,用新技术为家乡酿出更多新蜜。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