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乘“数”而上, 自主创新路正阔

乘“数”而上, 自主创新路正阔
2024年06月25日 09:59 新浪新闻

    【一线讲述】

    手掌轻轻一挥,远在数公里以外的起重机便开始随手势运行;一句话,起重机就能按你的指令转向移动,一旁的屏幕上,运行的效果被实时模拟成动画……这样的画面,出现在河南省长垣市卫华智能产业园的远控操作台前。在工信部公布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中,我们凭借国际领先的技术、全球前三的市场占有率,一举包揽桥、门式起重机两大单项冠军,引发全行业瞩目。

    2019年,刚刚入职公司电气设计部的我发现,每一台起重机电气图纸的设计都需要从零开始,不仅设计及时率低,准确率还得不到保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带领团队量身定做,开发出espace软件服务平台,不到一个小时系统便会自动生成一套成熟准确的电气系统,不仅实现设计数据的共享畅通,同时实现了电气系统的数字化设计。目前,这一平台已顺利上线订单查询、数字化调试、项目管理、绩效管理等15项模块。

    重达几十吨的起重机,要想操作灵动自如,那就必须得走智能化之路。为此,我们面向起重机设备管理现状及国家标准要求,推出全新应用——“WEIHUA起重管家数字化平台”,通过多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硬件,结合5G以及AI等技术,为起重机装上了“最强大脑”,实现了对起重设备的状态监控、故障预警、数据分析等8项功能,可为客户提供实时远程服务和业务决策支撑,提高起重产品的安全性。

    不仅如此,我们研发团队还同时搭配推出了“数字孪生技术”,通过虚拟仿真、数字映射,快速发现、分析和修复起重机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帮助用户和运维人员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过程,并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国家“双碳”战略实施以来,我们也在积极思考装备制造企业应如何乘势而上。2021年,我们提出新中式起重机概念。在此之前,欧式起重机凭借其轻量化、高配置等优点,一度占据国内市场。我们的研发团队经过长期探索研究,将欧式的轻量化优势与通用的高度耐用性完美融合,并命名为“新中式起重机”,打破欧式起重机国内垄断局面。

    新中式起重机的研发,我们对起重机自重、轮压、吊钩极限、整机高度等方面进行了优化,相比传统起重机高度降低30%、重量降低25%、综合能耗降低20%、噪声降低20分贝,可广泛应用于各类通用工况场合。精确定位防摇摆技术的应用,减少了起重机90%的冲击力、摇摆幅度降低95%以上、控制精度达2毫米。这份成绩单也让新中式起重机成为圈内的明星产品,目前订单总额已突破40亿元。

    接下来,我们还将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在自主创新路上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禹爱华、龙军、赵嘉伟、王建宏、张锐、王胜昔、胡晓军、李玉兰、王洋 本报通讯员 戴思雨、宋晓丹、刘军旗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