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中安时评:脚踏殷实土地,端牢“中国饭碗”

【地评线】中安时评:脚踏殷实土地,端牢“中国饭碗”
2024年06月25日 09:35 中安在线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活动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日前,全国多地举办相关活动,让全社会树立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意识,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必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僵局,攻关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把“藏粮于地”落到实处,守好耕地“红线”,牢牢抓紧耕地这个“国之大者”。

  既然是耕地,那就要让耕地“不变性”,农民有“地”可“耕”、有“地”能“耕”。从1991年起,我国把每年的6月25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日期确定为全国土地日,更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全国纪念宣传日。“6.25全国土地日”是宣传我国土地资源国情国策,引导社会关注土地资源保护利用,牢固树立耕地保护意识的重要宣传平台。以全国土地日为契机,采取坚决措施遏制耕地“非农化”、粮田“非粮化”,聚焦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违规占用耕地挖湖造景、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扩大自然保护地、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违法违规批地用地等行为进一步细化实化针对性举措,确保农地姓“农”、粮田姓“粮”。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既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更应以绿色发展为主色调。耕地作为一种最宝贵的资源,需要倍加呵护,要做到经济社会发展与耕地保护并举。眼下,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障粮食安全首先必须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大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止如此,耕地保护尤为重要,因此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底线思维,加强依法管理。

  中国农耕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对土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守护农耕文明,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由此进一步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比如,水稻小麦轮作,落实秋冬无闲田,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再如,贵州苗乡侗寨“稻鱼鸭同收”的种养殖模式,既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多收”,也是生态和谐的样本。守耕地保饭碗是一个重要的民生大课题,让饭碗“不变轻”,就要以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确保耕地不变少、不变差。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坚守耕地红线,需要有责任意识;牢牢将饭碗端在自己手中,需要有使命意识。期待,用“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让耕地作为中国饭碗的“火车头”,就一定能坚守耕地红线,端牢殷实饭碗,以“土生土长”绘就时代华章。

粮食安全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