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乡村运动场,让闲暇时光“动”起来

乡村运动场,让闲暇时光“动”起来
2024年06月25日 09:32 福建日报

新落成的晋江陈埭镇洋埭村篮球公园里挤满了前来看球的村民。新落成的晋江陈埭镇洋埭村篮球公园里挤满了前来看球的村民。

  东南网6月2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肖榕)

  核心提示

  发展乡村体育,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乡村发展的有力抓手。

  去年,国家十二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协力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意见》提出,建设完善乡村全民健身设施;实施乡村公共健身设施提升专项行动。

  近年来,我省乡村体育场地设施不断丰富,给广大农村群众带来的不只是生活改变,更长远的蝶变也已经发端。日前,记者走进我省多地乡村,感受乡村不断丰富的体育场地设施以及蕴藏在这背后的火热生活图景。

  “村BA”火爆出圈,“村界杯”走红网络,“村气排”吸引人气……进入新时代,农村体育设施持续完善,“体育+”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越来越多乡土赛事成为乡村新的风景线。

  毫无疑问,体育设施的不断完善正在推动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为乡村的田间地头带来了更多欢声笑语,不仅强健了人们的体魄、富裕了群众的腰包,而且正在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刻地改变着村民们的生活,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源于传统

  比赛还没开场,球馆外的空地上已经停满了电动车。而球场内,看球的人同样坐得满满当当。这样的场景曾经无数次在晋江的夜晚上演。

  5月12日晚,在泉州晋江市,6支篮球劲旅为一座新建成的篮球公园举行落成庆典赛事。球场宏伟壮观、配套设施齐全,观众席达数千位,可满足各级别赛事。乍一看,以为是国际性大球馆。实际上,这只是当地一个普通村庄——陈埭镇洋埭村的村级篮球公园,参赛的也是当地“草根”篮球队。

  洋埭村常住人口超过9000人,篮球底蕴深厚。“洋埭村篮球队在晋江、石狮一带组队较早,1936年村里就有了自己的篮球队,到现在已经有将近90年的历史了。”洋埭村篮球队领队林锦辉说。

  据林锦辉介绍,从组队之日起,洋埭村篮球队就不停地与兄弟球队交流比赛,“20世纪五六十年代,洋埭村海波篮球队在泉州地区勇夺15个冠军,在当时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如今,洋埭队风采依旧,跨入21世纪后,球队总共获得各级比赛冠军超过30个,其中最有含金量的是2016年的陈埭镇基层赛冠军”。

  这些曾经的辉煌时刻定格为一张张照片,成为篮球公园墙上的一道风景,而洋埭正在期待新的辉煌。“其实村里每个村民小组、每家企业都有篮球场,加起来有十来个。但是村委一直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球场,能够为村民提供更加广泛的服务。”说起建设篮球公园的初衷,林锦辉表示,篮球运动无疑是洋埭村村民最热爱的体育运动,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合适的室内活动场所。

  在村里建篮球场这件事在洋埭村并没有太多反对的声音。“村里召开了‘两委’扩大会的投票,进行了村民代表的研讨表决,最终确定要建个室内的篮球馆,而且还是在村里最繁华的地段上建。”林锦辉说,当海外的乡亲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就有人捐了几十万元。据悉,洋埭村篮球公园项目于2023年5月12日动工,并于2024年1月建成,耗资430余万元,其中村委会配套投入100万元。

  在洋埭村党支部书记林和杰看来,为新篮球馆举行的落成仪式只是开始,随着篮球比赛的开幕,洋埭村篮球公园将成为村民体育活动的新地标,为村民提供更多健康、积极的体育活动机会,“新篮球场的建成不仅为洋埭村篮球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专业的比赛和训练场地,也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极大地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对提升洋埭村的体育氛围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今年7月,由8个村民小组参加的洋埭村篮球比赛将在新落成的篮球公园举行。“这个赛事已经举行8年了,都是村里的村民参加。”对于在崭新场地进行的比赛,林锦辉很是期待,“未来这里也将免费对村民开放。”

  情怀落地

  在距离陈埭镇洋埭村不到200公里的南靖县和溪镇,也因为一个五人制足球场沸腾了。

  “孩子们终于有了自己的足球场,再也不用借用外面的场地了。”站在簇新的足球场上,看着学生们跟福建省女足的教练、运动员们互动,位于漳州南靖和溪镇的和溪中心小学体育老师柯佳伟难掩激动。

  长期以来,这所小学没有自己的足球场,每逢比赛之前总要到外面借用场地。“那里距离学校有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很不方便。”柯佳伟说。

  “六一”前夕,由福建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福建省发展体育事业基金与福建省篮排足球运动管理中心联合主办的“公益体彩 快乐操场”活动让问题迎刃而解。在范霖看来,对于学校来说,足球场的意义非常重大,“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舞”。

  范霖是福建省体育局的干部,2021年7月经组织选派到南靖县和溪镇坂场村担任第一书记。坂场村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距离镇中心只有15分钟的车程,村里的小孩也都在镇上读书,“希望将体育的种子播在大山里,给孩子们更多发展体育的可能性”。这是范霖的体育情怀,而崭新的足球场也让他的情怀落了地。

  范霖的体育情怀在坂场村不断生根发芽,让体育成为村里的一道风景。

  “五一”前夕,坂场村村委会通过了新修建的游泳池运营、开放等相关事宜。新修建的游泳池,包括一个25米的泳池和一个儿童戏水池,坐落在坂场溪的边上,坂场溪穿村而过,把村庄分有两边,8个村民小组依溪而居。

  “坂场村共398户约1500人,常住人口也就将近800人,村子里8个村民小组都修建了自己的休闲公园,但碍于资金等原因,规模小,满足不了大家日常休闲的需求。”范霖说。

  此前,村里通过乡村振兴的资金,修缮了原南华区苏维埃政府遗址、坂场乡苏维埃政府(坂场乡革命委员会)遗址、革命烈士游玉春就义处等历史遗迹,形成大榕树红色文化广场和坂场村革命史迹陈列馆。

  “这几年,村民们逐渐富裕以后,精神生活的需求就变得更加重要了。”范霖说,除了游泳池之外,村“两委”还通过坂场溪生态堤岸工程对坂场溪进行河道清淤和堤岸加固,同时建设了滚水坝、生态观光步道,打造出一条长约3公里且河畅、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网红”打卡点。

  范霖依然记得刚到村里不久的一件事。“当时我联系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把服务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的运动损伤专家请了下来,可是就算村支书到处打电话拉人,来的村民还是不多。”范霖说,直到先来的村民们在诊疗后发现效果很好,才纷纷叫上亲戚朋友过来,“这让我打开了一个思路,乡村依然需要体育,特别是需要因地制宜的体育”。

  好在,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溪边的步道到了晚上有很多人,大家散步或聚在一块聊天,感觉日子过得很惬意。”回乡创业青年李建超说,如今,夜晚没有要紧事时,与妻儿一起在体育公园漫步,已成为他每日生活中难得的幸福时光。

  热辣滚烫

  这几年,随着厦门“村改居”工作的推进,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完善,林淑玲得以接触越来越多的乡村群众。

  林淑玲是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常常奔波在厦门集美后溪镇二农社区、杏滨街道西滨社区等地,教学、指导当地居民广场舞。“之前她们都是乡村居民,一方面没有场地,另一方面对健身操、广场舞大都是零基础,我们会一直跟踪,直到她们能建队,甚至可以参加比赛为止。”林淑玲说。

  林淑玲对于基层公益教学的执着,来自她与集美后溪镇二农社区一位干部的对话。一次教学结束后,社区干部给林淑玲带来了一罐自家产的蜂蜜以作感谢,并开玩笑地说,如果没有她,没有健身操、广场舞,也许这时大家还在麻将桌上“奋斗”。

  虽说是玩笑话,却给林淑玲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乡村有了更多的体育场地,我们也有了更好的教学条件,这不仅能丰富乡村群众健身需求,更能改善他们的精神面貌。”

  从2002年起,我省连续23年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补齐乡镇全民健身场地器材短板,新建一大批多功能运动场、乡村口袋体育公园、乡村运动角、笼式篮球场等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为农民群众健身增添好去处。目前,我省已基本实现了建制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全覆盖并向自然村延伸。

  当然,乡村体育设施建好,更要用好。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苏德新建议,村镇可以定期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提高群众的参与度,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乡村体育设施的管理维护,防止体育健身场地被占用、挪用,设施器材被破坏等问题发生,村“两委”也应当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村民共同维护体育设施。

  去年,“福建村BA”霸屏一周,点燃盛夏激情,球场上呐喊声、助威声不绝于耳,吸引线下线上观赛人数近3亿人次,带动直接、间接消费达2.316亿元以上;全国首届“村气排”在长泰成功举办,把扎根漳州的气排球文化推向全国,真正达到了“借助一粒球,沸腾一座城”的效果……

  在一场场热火朝天的乡村赛事背后,是根植于乡村大地的“出圈”赛事。这昭示着广袤乡村无垠的活力、无限的可能和无穷的远方。这也意味着,资金、技术、人才都将得到高效利用,投入、产出、受益都将受到极大保障。

  2024年,福建省体育局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举办2024年福建省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系列赛事的通知》,重点培育一批“三农”特色鲜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社会影响力大、可持续性强的乡村体育赛事活动。打造“体育赛事+农业经济+乡村旅游+传统文化+全民健身”多元融合发展的模式,以体育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用赛事“流量”换产业“增量”。

  其实,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火种,农民群众也有自己的文体特长和爱好,只要做好服务、加强扶持,就能培育出有滋有味有影响力的文体品牌。集美大学体育学院教授郑志强认为,涵养健康文明的乡村新风尚,既要注重发挥好职能部门的带动作用和方针政策的催化作用,也要注重发挥好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呵护好沾满露珠和乡土气息的“文化秧苗”。

  体育和乡村之间正在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折射出乡村振兴的热辣滚烫。郑志强说:“以体育助力乡村建设,让农村更繁荣;以体育赋能农业发展,让农业更兴旺;以体育促进农民健康,让农民更幸福;以体育丰富乡村文化,让乡风更文明。这应该是体育在乡村振兴中给出的答卷。”

  “六一”前夕,南靖县和溪镇和溪中心小学迎来了一个崭新的足球场。

  篮球是晋江乡村最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

  南靖县和溪镇和溪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尽情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

  足球场让体育的种子撒播在乡村里。

劳动之余,南靖县和溪镇坂场村的村民们在文化广场上跳广场舞。劳动之余,南靖县和溪镇坂场村的村民们在文化广场上跳广场舞。

  本版图片由福建日报记者 肖榕 通讯员 陈歆歆 吴敏玲 摄

福建省晋江市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