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文化赋能,谱写新时代“千年运河”新篇章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文化赋能,谱写新时代“千年运河”新篇章
2024年06月25日 13:02 四川新闻网

  6月22日,以“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为主题的网络宣传活动正式启动。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此次网络宣传活动的启动,不仅能展现出大运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演变和重要地位,也可以把古老大运河在新时代焕发新风貌的壮景呈现出来,有利于更好激励和鼓舞亿万人民传承发展大运河文化。

  大运河是北京的文化名片,也是全国的文化宝藏。近年来,针对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我国形成了“长期有规划、中期有行动计划、年度有折子工程”的规划实施体系,仅北京市就已累计实施80余个重点项目,持续推进大运河“文化之河”“生态之河”“发展之河”“民生之河”“融合之河”建设,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取得突破性进展,沿岸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市民生活品质明显提升。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大运河是世界最长、中国最重要的人工运河,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中华文明标志性象征。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也是文明史上开凿最早、使用最久的运河,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重要历史见证。大运河等历史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我们的共同责任。事实上,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在运河建设和发展的历史中,处于人类历史经验的核心。更应以此为契机,加强运河城市之间的交流,分享经验和知识,提高合作水平,促进繁荣和福祉。

  运河传承民族优秀历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运河文化,促成了不同地区文明交流,共同构成了世界运河文化圣地,将有助于我们与世界各国建立友谊和纽带,有助于对全人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不管是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推动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还是编制实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创新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无一不是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新颜、重现活力的重要抓手,也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成为沿岸人民的幸福河、致富河。

  以运河为媒,携手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北京在全国率先出台《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第一时间编制《北京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充分发挥大运河的平台载体作用,深化交流合作,必将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一方面向各界展示世界各地运河城市历史与文化,为世界各地运河城市之间开展合作交流提供了载体,促进了运河城市间的共同发展与繁荣,致力于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通过高标准建设运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举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推出“运河百景”文旅产品等举措,有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初夏时节,风物宜人。通过统筹保护传承利用,古老的大运河正展现出新时代的青春芳华。大力推进运河沿线城市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千年运河”新篇章,让这条致富河、幸福河浸润人心、造福人民、泽被后世。

  作者:陈康

中国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