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东西南北看协作·紫云篇】拿好接力棒 “输血”又“造血”

【东西南北看协作·紫云篇】拿好接力棒 “输血”又“造血”
2024年06月25日 13:30 新浪新闻

  端午节前,彭郁的行程满满当当。

  6月3日,带领新一轮医疗帮扶队员在紫云自治县人民医院正式“接棒”;6月5日,与老队长孙政在正安县参加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帮扶能力提升培训;6月7日,回到紫云后马不停蹄开始走访医院各科室……

  作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三批医疗帮扶团队队长,彭郁只有一个念头——快。“用更快的速度熟悉环境,进入角色,让医疗帮扶不断档。”

  其实一开始,彭郁没有想过会以队长的身份来到紫云。

  今年6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批医疗帮扶团队队员、神经内科医生何敏超博士,正式结束一年的帮扶工作。紫云自治县人民医院新打造的卒中中心,急需专业医生持续帮助建设。

  “我明白卒中中心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大家的接力奋进。”同为神经内科医生的彭郁主动递交了申请书,希望成为一名医疗帮扶队员,接续建设卒中中心。

  意料之外的,经过多方考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决定由彭郁为队长,带领团队开展新一轮的紫云医疗帮扶工作。

  “帮扶团队队长,一去就是2年?”刚接到任务的时候,彭郁坦言内心很是忐忑,“这意味着工作模式完全不一样,任务更宏观,责任更大。”

  面对组织的信任,学医从业多年养成的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性格,让彭郁接下了这个重担。

  “作为一名医生,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往哪里走。”这是彭郁的心声,也是新一批医疗帮扶团队成员的共同追求。

  “90后”口腔医生何美云,出生于广东援疆家庭。从小在新疆长大的她,见证了新疆在各省志愿者奋斗下发生的巨变。

  “能够参与到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医疗卫生帮扶,这是人生一次重要经历。”何美云直言,期待帮助紫云群众绽放他们最美丽的笑容。

  39岁的妇科医生王尔矜,得知紫云自治县人民医院在妇科建设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后,没有丝毫犹豫,主动申请参加新一批帮扶工作。

  “运用专业知识,拿好‘接力棒’,为医院的妇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这是王尔矜的初心。

  值得一提的是,新一批医疗帮扶团队5名成员,分别来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理科、妇科、医学超声科、口腔科。

  “这是精准对接紫云自治县人民医院所需,精准利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所长。”彭郁说。

  专业对口、结构互补、协同高效,一直是紫云医疗帮扶摸索出的有效模式。

  医疗帮扶团队队员、病理科医生史文利,刚到紫云自治县人民医不久,就遇到执业以来从未见过的妊娠滋养叶细胞疾病。

  “经过反复对比和会诊,最终确认这是一例少见的良性的非肿瘤性病变——胎盘部位超常反应。”史文利说,患者临床表现和病理切片表现都比较特殊,准确的病理诊断更加有助于患者的诊疗。

  同样,初到紫云的队员张曾辉,克服饮食、生活习惯的不适,迅速投入工作岗位,第一时间了解超声科医疗设备、技术力量和科室需求。

  “说实话,无论基础设施,还是医疗设备,紫云自治县人民医院都比较完备。”短短几天时间,张曾辉找准了工作方向,“加强实践操作,更精准规范地提升科室人员专业技术。”

  找准症结是开好良方的前提。尽管医疗帮扶团队“接棒”才十余天,但是紧锣密鼓地开展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科室访谈等工作,已然摸清当地医疗卫生条件。

  “我们既是帮扶,更是协作,要真正把技术传给当地,真正实现人才造血。”在彭郁看来,一如老队长孙政所言,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

  抓住人才关键,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疗帮扶,既“输血”又“造血”。

  “一年的学习,让我掌握了不少肌电图监测与分析技术,也正是感觉这门技术的重要,才想到延长学习时间。”今年3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电生理室进修一年的刘晶,主动申请将进修时间延长半年。

  刘晶是紫云自治县人民医院急症科医生,进修方向主要是神经电生理,也就是常说的肌电图。由于它涉及的疾病谱广,从中枢神经系统到周围神经系统均可使用,也是骨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康复科等科室在诊疗中所需要的。

  “这次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很好指导我今后的工作,也能有效提升科室诊疗水平。”等学习结束,刘晶会带上这份沉甸甸的收获应用到工作岗位上。

  和刘晶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紫云自治县人民医院神经综合科的李彬彬。

  6月初,李彬彬刚来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进修,“这次学习,就是为了提升县医院神经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和医疗水平。”

  前来“取经”的李彬彬,清楚记得带教老师操作空肠管置入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时候的专业,对危重病患的护理也更加细致,“这些专业护理技能和严谨求精作风,激励着我做好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

  “自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帮扶协议以来,我们的医疗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服务理念、医院管理、文化建设方面都有了革新。”紫云自治县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任建平表示。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三批医疗团队“师带徒”签约仪式现场(紫云自治县人民医院供图)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三批医疗团队“师带徒”签约仪式现场(紫云自治县人民医院供图)

  “配型输血”式帮扶,帮到“根”上,扶到“点”上,也诠释了“安顺所需,广州所能;紫医所需,市医所能”。

  “医院上下十分热情、坦诚,工作积极性非常高。”彭郁说,多年的医疗帮扶,让紫云自治县人民医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当前的挑战,主要还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

  彭郁表示,只有将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提高工作标准、传递先进理念,突出帮扶重点、注重辐射带动,才能更好把技术留在医院,把理念传递给医生。

  “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成为我们。”彭郁的脑海里,一份帮扶计划清晰可见——

  以“师带徒”、技能大比武、专题理论培训等载体,持续提升医护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练就队伍真本领;

  继续推进卒中中心等重点学科工作,同时加强妇科、儿科等学科建设,引领服务新发展;

  以远程医疗协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构建医疗新平台;

  发挥帮扶专家及“后援团”智力优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课题研讨,激发帮扶内生力。

  六月,充满活力和希望。对于彭郁和帮扶团队,目标已明确,任重且道远。

   【记者手记】“输血”“造血”并重 壮大人才生力军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恒

  医疗人才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关键。硬件提升靠资金投入,可以立竿见影,但人才问题显然没那么简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当地医生成长起来,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这是“组团式”帮扶的要义之一。

  聚焦医疗领域人才短板问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帮扶团队利用帮扶团队和“后援团”的资源优势,采取“团队带团队”“师带徒”“一对一”“1+N”等结对方式,加大本土医疗人才培养力度,为紫云自治县人民医院建设一支高水平、成梯次、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奠定了基础,真正造福当地群众。

  注重“输血”“造血”并重,育强本土人才队伍,这是医疗帮扶的关键。而今,通过全心全意的投入、实实在在的支持、着眼长远的规划,有力推动了紫云医疗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讲述】王尔矜:做好女性健康的“守护者”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徐涛 陈香琳

广州市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