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科学家力量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科学家力量
2024年06月26日 10:10 四川新闻网

  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2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科学家是科技界的杰出代表,要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坚定科技报国理想。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爱国是最高的道德,报国是最大的成功。报效祖国、造福人民,这是科学家的价值所在。“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第一颗6G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新能源汽车为全球汽车产业增添新动力……大国重器相继涌现、发挥作用,凝结着科学家的辛劳,见证着科学家的功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广大科学家要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紧密相连,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把个人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闪耀在强国复兴的伟大征程。

  坚持唯实唯真态度。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是一个不断观察、思考、假设、实验、求证、归纳的复杂过程,唯实唯真是立足之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只有静心笃志,肯下“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甘于奉献,才能创造出一流科研成果。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经过40年不停歇的思索、创新与奋斗,引领了我国传统测绘到信息化测绘遥感的根本性变革,使中国走向遥感强国的创新之路。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院士,在科研道路上坚持日复一日的投入和努力,率领团队取得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界面高温超导两项原创性科学发现,均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学术影响。“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 广大科学家要牢固树立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的观念,甘坐冷板凳、肯下苦功夫,心无旁骛、潜心钻研,以“一辈子全心全意只干一件事”的恒心毅力,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

  负起创新突破使命。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引发链式变革。科学充满未知,探索永无止境。广大科学家肩负着创新突破的职责使命,要勇于立时代之潮头、担创新之重任,不断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集智攻关、团结协作是大科学时代的必然趋势,要坚持全球视野,深入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为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科学事业的未来属于年轻人,要大力弘扬奖掖后进的育人精神,善于发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甘为人梯,促使我国科技事业活水涌流、基业长青。

  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殚精竭虑、不懈奋斗。广大科学家要树立雄心壮志,鼓足干劲、发愤图强、团结奋斗,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作者:向秋

中国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