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网络名人汇聚甘肃话发展 亿万流量映射陇原新气象——“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甘肃行活动综述

网络名人汇聚甘肃话发展 亿万流量映射陇原新气象——“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甘肃行活动综述
2024年06月26日 11:18 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6月17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甘肃省委网信办主办,中国甘肃网承办,兰州市委网信办、庆阳市委网信办、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协办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甘肃行活动在兰州盛大启幕。

  这是一场宣传与推介的盛宴,带着数以亿计的粉丝和流量,30名全国网络名人与中央及省市媒体记者齐聚甘肃兰州、庆阳,看城乡变化、品陇原文韵、讲甘肃故事、传万千气象。

  据不完全统计,至6月24日,全网涉及“‘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甘肃行”的相关信息超6.24万条,总阅读量超24亿。

  看金城兰州 黄河之滨也很美

  金城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视察黄河治理保护情况时盛赞:黄河之滨也很美。

  6月1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网络名人和媒体记者齐聚黄河之滨的“望河亭”,但见蔚蓝的天空被点点白云点缀,黄河奔流不息、东涌而去,南北两岸绿树成荫、游人如织,被黄河滋养的兰州城高楼林立、生机盎然。

  黄河,不仅养育了兰州人民,还滋润着沿途九省区。

  作为黄河的“上游”城市,兰州市始终把黄河治理保护作为安民兴邦、富民兴陇的大事,坚决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水灾害防治上综合发力,在水生态修复上接续发力,在水环境治理上精准发力,在水资源利用上集中发力,在水文化提升上重点发力,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随着黄河治理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取得的一系列显著成效,百里黄河风情线已经成为兰州市的旅游胜地,而“黄河之滨也很美”也已成为兰州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借助这张名片,兰州市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加快建设赏心悦目、美丽宜居的现代都市会客厅,努力把兰州打造成西部旅游大环线的重要枢纽和旅游目的地。

  今年1至5月,兰州市接待国内游客4251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242亿余元,同比分别增长了40.36%和64.36%。

  跟随游客的脚步,网络名人和媒体记者们沿河而上,踏访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美誉的中山铁桥,与象征着黄河如母亲般爱护、保护着中华儿女的“黄河母亲”雕像合影。

  期间,他们还登上“黄河楼”了解兰州的地理、文化、人文与历史,乘坐游轮逆黄河而上赏夜色下的璀璨金城,并走进简牍博物馆透过千年的文字探寻中华文明之源,走进兰州大学看高端核科技打造国之重器的科学实践,走进兰州“八办”纪念馆以红色精神滋养初心激励前行,走进南关夜市品兰州牛肉拉面等陇原美食体味人间烟火,走进兰州科近泰基公司探寻重离子科技造福人类健康的成功密码……

  黄河之滨的兰州,不仅很美,还有一众科技与工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默默贡献着力量。

  网络名人@军武次位面说:时隔五年再次踏足甘肃,我发现这里发生了许多显著的变化。尤其是自然环境的变化最为明显,整个黄河沿岸如今都变身为一个个美丽的景区。我非常高兴推荐大家来到兰州,亲临黄河之滨,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

  @黄海英说:第一次来到兰州,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看到母亲河,真的觉得太壮阔了,而且兰州对于黄河的治理保护工作也做的非常到位。

  @庞九林律师说:已经是海晏河清,为兰州为黄河点赞。

  @大鼓楼说:第一次来兰州,感受这边的红色文化,这里不仅是一个革命根据地,更在多维度的层面为整个西北地区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这里,也孕育和储备了大量的年轻力量,这些力量不仅被输送到其他城市,还促进了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与融合。

  @风雷行者说:来到兰州新区,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感受。来到重离子医用设备研发中心,实地听专家介绍,感受到中国核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前提到核工业更多是在军事、能源运输等方面,这次感受到核应用离我们这么近,特别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感觉中国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在造福民生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作为中国人非常骄傲和自豪。

  @大碗哥说:邀请全国各地的朋友来兰州打卡,来吃碗牛肉面,转一转中山桥,黄河之滨其实也很美。

  ……

  活动中,兰州牛肉拉面的十二道面型也正式对外公布。

  品文化庆阳 红色圣地底蕴深

  “高天厚土,红色圣地,文化庆阳”,这是庆阳市近十年来打响的文旅品牌。庆阳,享有红色圣地、岐黄故里、农耕之源、能源新都之美誉。其历史之悠久、文化之厚重,值得人们细细去考察、品味。

  6月1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网络名人和媒体记者抵达庆阳。在这片有着“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的边边”美誉的黄土高原上,探访农耕文明、中医文化、香包剪纸、红色故事、能源开发与文旅融合。

  曾经,身怀深厚文化底蕴、坐拥资源宝库的庆阳,名度并不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庆阳市打响了“高天厚土 红色圣地 文化庆阳”品牌知名度攻坚战。时至今日,庆阳,已成为陇原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新的光芒。

  走进“东数西算”产业园区,风、光、煤、油等丰厚的资源孕育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庆阳数据中心”正在茁壮成长:2.5kW标准机架已达到1.5万个,算力剧增至1.2万P。根据规划,到2025年,新增2.5kW标准机架30万个,2030年达到80万个。

  来到南梁革命纪念馆,共产党人从这里整装再出发。

  以南梁为中心形成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是党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这里,曾烽火硝烟、炮火连天,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代代相传。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自信,激励着这里的人们踔厉奋发、接续奋斗。把红色与旅游融合、让乡村与产业结合,以文促旅、以旅促农,南梁群众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中过上了好日子。

  环县,一个全县8万余农户,却有4万多户养羊的地方,去年全县羊只饲养量达到了369万余只,肉羊产业产值达60亿元,养羊农户人均来自羊产业的收入达8000元。而这里,一曲历史长歌传唱千年文明,一腔环县道情吼出大山灵魂,一座环州故城如见唐风宋韵。

  再看“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生态低碳农业惠及千家万户。千万吨级原油生产基、亿吨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基地、千万千瓦级清洁电力外送基地、千亿级油煤化工基地、百亿级天然气生产加工基地、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六大基地”建设,助力油煤气风光电火储氢一体化开发。

  期间,大家还走进岐黄故里庆城,寻访岐伯足迹,探究中医养生文化。走进庆阳市博物馆,以香包、剪纸体验,感触中华农耕文明。

  网络名人@皮卡晨说:很高兴来到庆城县参观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我对中医很感兴趣,没想到庆城是岐黄文化的发祥地,能来这里感受厚重的岐黄文化,这趟行程很值。

  @大鼓楼说:第一次感受岐黄正骨术,其实开始心里稍微有点忐忑,因为我经常干拍摄、剪辑等工作,折腾的多脖子就容易不舒服。试过之后感觉还行,咔咔几下之后,特别轻松,整个人舒畅了很多。如果大家想感受中医专业的岐黄正骨术,还是要到庆城来亲身体验,不要自己随意尝试。

  @谭浩俊说:环县的道情皮影戏活灵活现,艺人技术非常娴熟,环县不愧是皮影戏的故乡。

  @羽说:非遗文化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传承。

  @生态梦人说:早就听说环县是甘肃的养羊大户,今天看到这个羊,真美。

  ……

  展陇原风采 万千气象面貌新

  活动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网络名人和媒体记者们聚焦甘肃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成果,用网言网语与网民分享所见所感,谈甘肃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写高质量发展的可喜成就,说甘肃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

  一场围绕甘肃的宣传盛宴,在网上火爆开启,让甘肃的好声音畅享全国,在网上掀起了集中宣传甘肃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舆论热潮,引发了网友的一系列赞评。

  期间,网络名人@皮卡晨将此次活动做成了个人vlog,从抵达兰州、打卡中山铁桥、黄河楼,再到庆阳环县、环州故城等,她用一个视频讲述了5天的故事。该视频一经发布,效果凸显,抖音点赞高达2.6万次,留言300余条,网络名人们纷纷在微博平台上转发。

  @阿贵时评发布的“舌尖上的兰州夜市也可以这么火”多图展示了华灯初上的兰州,转赞评论数达上百条。

  @文创客展示庆阳“东数西算”工程中心,通过直观的文字记录庆阳智慧。其上百次的点赞,达到了话题热门。

  @一号哨位通过自己的镜头记录下甘肃简牍博物馆的文化与魅力,以诙谐幽默的博文科普庆阳香包、环县羊等,获得粉丝点赞评论,更是将多个庆阳香包带回家,随机抽取给粉丝发福利。

  @大鼓楼发布的在兰州吃牛肉面、浪甘肃简牍博物馆、中山桥观夜景的博文转赞评数量超8000,阅读量近120万。此外,发布的登上黄河楼感受黄河之美的博文阅读量更是超过100万。

  @生态梦人发布的庆阳市华池县城壕镇菌光互补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博文,以丰富的文字视频,展示了庆阳市乡村振兴的发展情况。发布的考察甘肃省庆阳市环州故城博文,展示了当地历史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资源所打造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网红打卡地。

  @钢小侠连续发布探究庆阳现代农业、领略红色圣地南梁等一系列博文,转、赞、评数量超3200,阅读量近65万。

  @军武次位面介绍了环县宋代砖塔、明代老城、环县道情皮影、陇东窑洞等历史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和环县羊羔肉等美食文化,着力打造的“中国羊肉养生城”文旅品牌,是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网红打卡地,阅读量近30万。

  @主持人胡莎发布的华池县菌产业Vlog,得到众多网友关注评论。

  @阿贵时评、@赵林-甘露公益、@大鼓楼、@潘明先生、@生态梦人@金刀王等博主发布博文数量多,转载量、阅读量可观,居话题贡献排行前列。

  整个活动期间,微博话题#万千气象看甘肃#每天占据同城榜第一位,1次占据全国要闻榜第三,2次占据热榜第三。

  此外,新华网、人民网、新甘肃等7家媒体记者及各市州融媒体中心,精心撰写多篇图文稿件,使得活动的声势持续高涨、热度不减。中国甘肃网通过专题、图解、长图、手绘、短视频等多类新闻产品,让广大网友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和文风中,实实在在看到甘肃高质量发展的新风尚。

  他们,用生动的文字、精美的图片、诙谐的视频,全面展现了甘肃的发展与进步,为外界了解甘肃提供了丰富而全面的视角,进一步提升了甘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据不完全统计,微博话题 #万千气象看甘肃# 阅读量5亿,互动量11.9万,讨论量5.2万,原创量3109,热搜榜最高位置全国第3位,在榜时长1小时8分钟。

  同时,#看黄河之滨也很美#微博话题阅读量2157.3万,讨论量6369,互动量1.3万,18日登陆兰州同城热搜第八位。

  网友们纷纷表示:今天的甘肃,产业振兴、经济繁荣、人民安康、文化闪耀!今天的甘肃人,热情质朴、欣欣向荣,未来可期!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