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江苏淮安:千载大运河展新貌 成为群众身边“幸福河”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江苏淮安:千载大运河展新貌 成为群众身边“幸福河”
2024年06月26日 20:59 无线淮安

  仲夏时节,处处绿意盎然,风景秀丽。一大早,记者在里运河畔龙首湾驿站片区看到,骑行、跑步、散步、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大家吹着凉爽的河风、欣赏夏日的美景,好不自在。市民周丽陈素梅介绍说:“现在这里环境变好了,来的人也多了,晨练或是像我们这样喜欢舞蹈的,都可以来这里。”市民王哨祥说:“我每天早晚都到这里骑一个来回,运河边环境好、空气好,特别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河风吹到身上特别凉爽。”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淮安积极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力推进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持续开展大运河沿线区域生态扩容增量,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据了解,龙首湾驿站是里运河文化长廊“四行”系统(车行、骑行、船行、步行)的重要节点。自2021年开始,淮安市依托里运河自然风光,在原有环境基础上深入开展景观绿化、基础设施、亮化照明、周边环境整治等工作,经过3年的打造,目前已建成并成功对外运营龙首湾驿站、大草坪露营地、浮筒码头等设施。淮安市大运河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东欣说:“我们现在已经将龙首湾整个片区打造成了淮安市的网红打卡点,起到了‘城市会客厅’的作用。后期我们还将继续投入资金以及技术力量打造水上娱乐活动中心、市民休闲活动中心,满足外地游客领略淮安运河文化城市会客厅的多样化需求。”

  同样位于里运河畔的河下古镇,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淮安古城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已被列入京杭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近年来,淮安市淮安区按照“大抓文旅”的思路,强化河下古镇的保护性开发,将文化展示与商业业态深度融合,使千年古镇焕发了全新的光彩。如今,在河下古镇,古老街巷与各式各样的非遗小铺、特色商店,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交融,吸引了市民、游客的目光。

  为了让河下古镇这颗“运河明珠”重焕光彩,淮安区邀请专家、学者精心修编《河下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陆续实施美食餐饮服务业提档升级工程、北入口整体环境提升工程等一批保护性开发项目。淮安区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品质提升,配套实施了茶巷环境整治提升、蓝园停车场、河下古镇微空间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工程,使千年古镇烟火气不断升腾,人气不断集聚。淮安楚韵文旅集团工程中心负责人丁雪说:“我们实施了河下古镇微空间、沈坤状元府景区夜游亮化等一批配套工程,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控量提质和多样化、多元化的理念,招引一批淮安传统美食、非遗特色售卖等,进一步丰富古镇的旅游业态,给市民游客更优质的旅游体验。”

  近年来,淮安市围绕“三年创示范”目标,紧扣“富民画廊”主线,全力推进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全面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通过持续推进淮安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百里画廊战略规划、景观风貌及配套服务设施等各类专项规划体系落实落细;持续开展大运河沿线、洪泽湖周边等区域生态扩容增量;实施运河遗产点标识系统工程;全力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三篇文章,让古老运河在新时代焕发新的风采和生机。淮安市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孟爱民介绍说:“下一步,我们将以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为统领,聚力打造古今辉映的人文画廊、蓝绿交织的生态画廊、转型升级的富民画廊和美好幸福的宜居画廊,使之成为江苏大运河文化带的精华空间、美丽淮安高质量建设示范区和大运河沿线最美旅游目的地。”

  加快推进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不仅要以建好用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还要统筹各类资源要素,从彰显运河特色风貌、深挖运河文化内涵、创新融合发展思路等方面,全力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切实把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成为淮安新征程上更好践行总书记嘱托、展示“象征意义”的靓丽窗口,让大运河真正成为淮安高质量发展的致富河、人民高品质生活的幸福河。(方祥军 王子健)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