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何以中国·沿着大运河看安徽|淮北: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何以中国·沿着大运河看安徽|淮北: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2024年06月27日 01:35 新浪新闻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扼汴河咽喉,当南北要冲。”在淮北市濉溪县,柳孜运河遗址,证明了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确切方向,是中国运河考古的重大成果,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6月26日,“何以中国·沿着大运河看安徽”系列网络传播活动走进柳孜运河遗址永久性保护大棚项目施工现场,探寻运河古韵如何新生。

柳孜运河遗址永久性保护大棚项目施工现场 黄洋洋/摄柳孜运河遗址永久性保护大棚项目施工现场 黄洋洋/摄

  柳孜运河遗址,属于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故道遗址。1999年、2012年该遗址经过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唐宋时期的河道、河堤、石筑桥墩、道路等重要遗迹,出土9艘木质沉船及大批陶瓷器、骨角器、石锚、铜钱等重要文物,填补了运河考古的多项空白。其中,石筑桥墩是我国大运河建筑遗址的首次发现,在运河内发现如此多沉船尚属首次,大量隋唐宋以来3个朝代、20多个窑口的精美瓷器尤为珍贵。

  “为了保护好、传承好大运河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濉溪县于2023年启动了柳孜运河遗址永久性保护大棚项目建设。”濉溪县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许仲秋向记者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35亿元,拟在柳孜运河遗址区建设10000平方米永久性、封闭式保护大棚,完善现有柳孜运河遗址本体保护设施,主要用于大运河遗址展示、隋唐运河文化的展示宣传,为柳孜遗址文化提供保护展示空间。

柳孜运河遗址永久性保护大棚项目施工现场 黄洋洋/摄柳孜运河遗址永久性保护大棚项目施工现场 黄洋洋/摄

  柳孜运河遗址永久性保护大棚项目为多层建筑,地上一共2层,其中地上一层为封闭性建筑——保护遗址基坑,地上二层为展陈博物馆。项目采用大跨度钢结构,建筑外形模拟船的桅杆形状,保护大棚承重基础落于非重要遗址点,最大限度减少对遗址基坑的干扰和破坏。目前钢结构工程等已进入尾声,预计今年年底竣工,2025年5月向社会公众开放。

  许仲秋向记者透露,大棚项目施工完成后,将规划建设遗址博物馆、考古模拟体验中心等项目,利用声光电、5G等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遗址现场展示设计,还会进行与运河历史相关联的雕塑的设计等,让游客更好地了解遗址码头的历史由来,系统展示运河结构、河道变迁等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增强运河文化的影响力和生命力。(记者 张贤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