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理响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

【理响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
2024年06月27日 10:59 中国社会科学网

       70年前,为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中国提出、确定并倡导“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不仅长期指导中国的外交实践,为我国同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提供规范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代的洗礼和国际风云的考验,其精神历久弥新,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全球倡议”互涵共振,彰显了其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创新奠定基础

  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提出以来,一直指导我国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在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蕴含的尊重主权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等理念契合发展中国家的共同需要,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共同秉承的外交理念,引领着“全球南方”国家的团结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是我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深化互利共赢合作的生动缩影,南南合作是我国深入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体现。作为“全球南方”的一员,我国高度重视加强同全球南方国家的团结合作,积极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发展。一方面,伴随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各项目标的落实落细落地,我国稳步推进与共建国家的制度化合作,参与搭建了澜湄合作架构,发展完善了上海合作组织等;同时,与共建国家在多领域开展合作,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等一大批合作项目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另一方面,我国促进现有南南合作机制发展完善,通过推动双边、多边、区域和区域间层面的协同合作,带动南方国家共同发展。2023年,金砖合作机制实现历史性扩员,“金砖+”理念得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拓展。中国率先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以实际行动支持以非盟成员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努力提升南方国家在国际机制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维护“全球南方”的共同利益。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互涵共振

  一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时的时代背景,现今世界同样正在发生剧烈变化。当前,国际关系纷繁复杂,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展鸿沟加剧,全球性挑战增多,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治理问题不断涌现。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妥善应对当前困境,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提出“三大全球倡议”为其提供可行路径,呼吁世界各国勠力同心,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全球倡议”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也蕴含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激荡下的时代回声。为准确应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主席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总纲,以“三大全球倡议”为行动方案,为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突出问题提供了可行路径。“三大全球倡议”是中国给国际社会提供的观念公共产品,秉承各国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强调的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相互呼应。其中,全球安全倡议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核心相一致,以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为基本前提,强调各国内政不容干涉的准则,维护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权利;同时,全球安全倡议立足百年变局,强调统筹多领域安全问题,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重视各国的合理安全关切,致力于构建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与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强烈愿望始终不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蕴含的思想精髓也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下焕发出新的动能。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与时俱进历久弥新

  70年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谋求稳定发展环境的核心目标,也体现了中国一直以来致力于维护区域和平、追求世界和平的不懈努力。五项原则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等内容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维护本国安全与利益的根本立场,同时也是20世纪中期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共同诉求。唯有维护好国家来之不易的独立与稳定,才能够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也正是因其内容反映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愿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一经提出便得到广泛认可,发展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在追求国家独立、安全、平等保障的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强调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这既是基于新中国谋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思想一脉相承。其中包含的和平与发展要义既与第三世界国家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也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高度契合,如“主权平等”“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等。在冷战时期两极对峙的紧张环境下,维持本国来之不易的独立是首要目的,而发展才能够创造更多机遇,为国际社会更持久的和平与稳定提供支持。从最初强调独立和主权、领土的完整,到提倡互利友好、共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不断拓展,不断吸纳新的时代要求和实践内容,以应对世界局势与国际关系日趋复杂的严峻挑战。时至今日,虽然时代背景已然不同,但和平与发展始终是世界各国的根本追求,这正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久弥新的核心所在。

  在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之时,中国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为当前世界各国探求相处之道、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提出的真诚应答与呼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70年的实践检验证明,只有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理论才能够为中国外交实践提供有力支撑,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各国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审核:李建军

  网络编辑:曾煜婷

中国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