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河声丨服务“智慧化”,生活“智能化”

【地评线】河声丨服务“智慧化”,生活“智能化”
2024年06月27日 13:15 新浪新闻

  “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实事项目在不少地方开始陆续实施和铺开,有效解决了患者一次看病多次挂号的问题。反复挂号虽然看上去是小事,事实上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却是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真正解决好这些“小事”,才能不断地提升群众的就医获得感。

  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入园难、入园贵、入园不放心,这些都是人民群众的真实呼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支撑因素,政务服务的高质量和公共服务的高标准,必须不打折扣地实现。当然,政务服务的高质量和公共服务的高标准,也是顺应时代发展、契合民心所向的必备条件和必由之路。

  “互联网+医疗”,患者就医体验更好。过去看病,要一个医院一个医院地跑、一次检查一次检查地做,不管是在人力消耗上还是在经济压力上,给群众造成的不便都是可想而知的。随着互联网不断普及,卫生和健康部门迅速响应,各级党委政府致力于全民数据健康档案建设。通过数据化的全过程跟踪,患者就医数据共享,电子处方单、电子医保卡、异地报销越来越成为现实。这样的一些医疗服务的创新和突破,让人民群众就医的体验感更好,获得感也满满。

  “互联网+教育”,获取知识渠道更多。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孩子都是希望。因此,享受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每一个家庭持续不断发出的呼声。依托大数据,将知识从图书馆搬到了互联网,也能够通过网络公开课、优质教师分享课,以及高校、党校等线上课程,加上一些名师讲堂上网,让优质资源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近年来,在这方面教育部门下了很大功夫,教育逐步均衡化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

  “互联网+政务”,办事群众满意度更高。数字政府的建设,正在逐步打破部门数据信息壁垒,通过党委政府的统筹和整合,让部门信息共享在一个端口。探索“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服务,让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路”,逐步实现跨省通办、就近办、延时办、预约办等等服务,也让群众的事情更好办了,满意度更高。

  美好生活,不单单是城市硬件设施的建设,更在于软件的更新。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也不单单是要在服务态度上下功夫,更要在服务理念、方式、方法上创新,在平台上拓展,在能力上提升。如此才能让群众获得感更加实实在在、幸福感满满。(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伟)

挂号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