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以文化振兴“软实力”夯实乡村振兴“硬支撑”

以文化振兴“软实力”夯实乡村振兴“硬支撑”
2024年06月27日 17:59 大众网-大众日报

  □记者 赵琳 王兆锋 报道

  本报菏泽6月26日讯 6月25日至26日,全省乡村文化振兴专项工作机制现场调度会在菏泽召开。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各市党委宣传部、文旅局,部分县(市、区)党委宣传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实地观摩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现场,交流经验做法,改进提升工作。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文化振兴既是“软实力”,也是“硬支撑”。去年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围绕乡村文化振兴策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展示体验活动,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期间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5万余场次,吸引过亿人次参与,“村村有好戏”文化文明活动、“两节四集四赛系列活动”热在基层、惠及群众,线上传播和线下游客的“双流量”推动山东民俗文化新品牌扩声出圈。

  一家企业如何仅凭柳编编织技艺“独闯天下”?6月25日,与会嘉宾走进山东雅尚名品家居有限公司,感受“山东手造”的时尚气息和国际范儿。现场,柳编技师把柳条掐头去尾浸泡后,有的依据模具形状编制整形修剪,有的用颜料蒸煮上色……各工种配合默契,成品既美观又快速。公司董事长李金亮介绍,曹县柳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公司现有草柳编木制工艺品、实木家具、户外家具和软体家具等四大系列2万多个花色品种,产品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淘宝”“电商”“汉服”这些关键词,让人迅速联想到火出圈的菏泽曹县。E裳小镇·数字经济产业园规划设计了产业楼、公寓楼、综合服务楼等多种功能,引起与会人员的兴趣。“这款马面裙前几天做出样衣,在直播间仅上架6个小时就卖出了50万元。”设计师孟晓霞说。E裳小镇重点培育孵化初创型、成长型数字经济企业,目前已签约进驻年网零额超10亿元企业1家、超5000万元企业92家,另有100多家正在洽谈中。

  在巨野书画院,农民画家们一丝不苟地晕染画作,每年共有120余万幅工笔牡丹画从这里销往海内外,年综合产值达20亿元。巨野县书画院院长程军伟介绍,院内开设了培训班,对6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书画爱好者等进行书画技能培训,全县书画产业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

  当下,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变为“好不好”。如何充分挖掘资源、做好融合创新的文章,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深刻认识文化价值、增强文化自觉,以乡村文化振兴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成为与会嘉宾的关注焦点。26日上午举办的座谈会上,省文联、省交通运输厅、省文旅厅、省体育局、菏泽市、烟台市、聊城市、胶州市、临沂市兰山区,分别介绍了乡村文化振兴经验做法。

  大家表示,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加力,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坚持“走在前、挑大梁”,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更高标准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利文化条件和丰厚文明滋养。

  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作用,深化理论政策研究阐释和宣传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夯实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切实抓好移风易俗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推动乡风文明整体提升;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文化服务,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用好区域资源要素,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加强统筹联动,做好“精准供给”,健全完善基层阵地设施、推进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形成典型经验和案例,为农民群众认识文化、参与文化、热爱文化创造良好条件。

乡村振兴山东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