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品牌福建|原来,30年前的“售后”如此“走心”!

品牌福建|原来,30年前的“售后”如此“走心”!
2024年06月27日 14:00 人民网

  

  “我是一名高中生,上个月妈妈给我买了一件贵公司生产的夹克,但我一不小心把它刮破了,而且很难补好……我才穿了几天就穿不成了,真可惜,恳请您给我找块布,只要一个信封大小就可以了,这样我可以补好它!”

一封近30年前的高中生消费者来信。人民网记者 林晓丽摄一封近30年前的高中生消费者来信。人民网记者 林晓丽摄

  这段让人忍俊不禁的话,出自于上世纪90年代一位高中生的“消费者来信”。这封手写的来信字迹略显“潦草”,还配画了一张夹克的简笔画,但情感真挚,不禁引人好奇,“原来30年前的‘售后’这么‘走心’?”

  在位于福建泉州晋江的七匹狼中国男装博物馆里,有一面陈列墙专门展出了数封近30年前的消费者手写来信。

  ——有来自企业的“包邮退货”。“谢谢你对我司提出的尖锐批评,经研究,同意你将原件寄回调换,费用由我司承担。”

企业“包邮退货”的复信。人民网记者 林晓丽摄企业“包邮退货”的复信。人民网记者 林晓丽摄

  ——有来自消费者的“寻求售后”。“贵司此前答复我的信收悉,我已按贵司的意见将衣服邮寄退换,请贵司最好将衣服换成浅红色或浅黄色等适合青年人穿(尺寸不变)。”

来自消费者“寻求售后”的手写信。人民网记者 林晓丽摄来自消费者“寻求售后”的手写信。人民网记者 林晓丽摄

  ——还有来信求购顺带求职的。“我在书刊上看过贵公司的夹克,可是我们这里根本看不到此产品,想问下是否可以购买一件?……同时,我很想成为贵公司的一名职员,不知是否可以?”

来信求购顺带求职。人民网记者 林晓丽摄来信求购顺带求职。人民网记者 林晓丽摄

  字里行间,都是故事。

  在联系要靠写信、退货要靠邮局的年代,这些手写信见证了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纯粹的情感,承载着消费者的深厚期待,构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信任与联系。从当年的“您好”到之前的“亲”,再到如今的“宝宝们”,打招呼越来越亲近,售后服务越来越便捷,这就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良性互动的缩影。而正是这一次次的“双向奔赴”,在一分一秒、一针一线中,成就了“有温度”的中国品牌。(余尤宜、刘阳、叶青卿、林晓丽、杨灏昱)

福建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