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政协网评 | 协同创新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政协网评 | 协同创新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年06月28日 00:59 人民政协网

  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各自优势,加强研发、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资源的协同,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进协同创新,打造产学研用良性互动的科技创新体系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回信,向他致以诚挚问候,勉励他“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作出新的贡献”。这不仅是对姚期智先生本人回国奉献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的深切关怀与巨大鼓舞。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发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号召。历史的界碑以每一次科技进步为节点,也只有科技变革的按钮,才能触发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科技水平影响民族兴衰,创新能力关乎国家命运。科技创新从推动产业发展,到实现国家强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要涉及教育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与创新、产业化与商业化、产业链整合与优化、国力提升与全球地位重塑等诸多阶段。这些阶段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科技推动产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完整路径。这一过程体现了从理论探索到实际应用的转化,以及对国家创新体系的依赖。为此,充分发挥各个环节的作用,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协同推动科技进步,已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

  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参与的科技创新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作用。在整个科技创新体系中,除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日益受到重视,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企业作为贯通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推广的重要力量,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以及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发挥着更大作用。这是科技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可喜的是,近年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日益增强。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至40万家,中小型科技企业达到50万家;企业研发投入达到2.39万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77.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企业参加或牵头的占比已接近80%;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35.5万家,有效发明专利总数达232.4万件;在4.8万亿元的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中,企业贡献超过80%。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协同创新,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效率还不高,创新合力效果没有充分显现。因此,打造产学研融合新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应充分用好现有科技创新资源,实现1+1+1>3的效果。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各自优势,加强研发、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资源的协同,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进协同创新,打造产学研用良性互动的科技创新体系。高校、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应在基础科研上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应在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上带动产业融通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尤其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有所区别,应与自身领域相结合。尤其在突破事关产业安全、国家安全的重大技术上,科技领军企业要发挥主导作用。如借鉴“两弹一星”及航天领域科技攻关中的成功经验,在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方面进行探索,试点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科技任务的“业主制”模式,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直接面向应用场景的优势,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上下游企业合作,快速推广科技创新成果。

  (作者李卫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副总工程师)

习近平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