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身在最北方 心向党中央|安岩松:指纹有痕 使命无悔

身在最北方 心向党中央|安岩松:指纹有痕 使命无悔
2024年06月28日 07:32 新浪新闻

  

  1998年,安岩松大学毕业后一头扎进“黑白迷宫”里,在现场勘查和痕迹检验岗位上一干26年。

  从警26年,安岩松可谓战功赫赫。荣记个人一、二、三等功各一次,嘉奖6次,荣获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等多个荣誉称号。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在公安机关刑事技术战线上,安岩松坚守专心、专注、专业精神,忠诚地履行了一名人民警察的使命与担当,他用工匠精神锻造警营匠心,用职业信仰书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为护一方平安、保一方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一平方厘米内攻克积案

  一枚现场指纹大约只有一平方厘米大小,指纹的重复率大约只有150亿分之一,被称为“人体身份证”。这是记者从安岩松那里学来的指纹常识。

  身为黑河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支队三级主任、痕检正高级工程师,安岩松是“职业看指纹的”。

安岩松安岩松

  6月7日上午,安岩松接到省公安厅任务,对某市两起盗窃案件现场残缺指纹进行复核。

  屏幕显示的是当地公安机关标注的指纹特征,共17处。安岩松扫了一眼,删除了所有的标注点,他要在一片净纹上重新比对。“在已标注的指纹上比对,容易影响我的判断。”

  屏幕上,指纹被放大到拳头大小,安岩松拖拽鼠标,在上面咔哒咔哒点出几个红点。记者在一旁看得一头雾水。

  安岩松随即解释道:“指纹比对主观性强,同一枚指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和标注,不能说谁比谁强,精准与否,靠的全是个人眼力、体力、经验和专注力。”

一丝不苟一丝不苟

  边说边干,安岩松俯身桌前,紧盯屏幕,时而屏息凝神,时而活动下头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午饭时,安岩松表示“不饿”,下午3点,经过6个多小时连续比对,随着鼠标咔哒一响,最后一个标注点落锤,安岩松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根据安岩松的指纹比对结果,警方准确锁定嫌疑人位置并迅速采取行动,躲藏了7年的嫌疑人于今年6月17日雨夜落网。

  安岩松微微一笑,对他来说,这类案件不过是“小菜一碟”。

  一枚指纹与真相的距离有多远

  一枚指纹与真相的距离有多远?也许是十年八年,也许是十几年几十年。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作为刑事技术警察的“安岩松们”决定了这段距离的长短。

  38年前,牡丹江市多个区县发生系列入室强奸杀人案件,14人被杀,年龄最小的仅4岁。现场遗留一枚残缺的指纹是该案唯一线索。三十多年来,省内外数十名刑事技术警察轮番上阵,均因指纹严重变形、残缺无法确认。

认真比对认真比对

  2018年8月,省公安厅组织命案积案会战,在查询某市1986年张某被杀案件现场指纹时,安岩松比中目标,锁定犯罪嫌疑人孟某。2020年10月,藏匿34年的犯罪嫌疑人孟某落网,此时他已56岁。在铁证面前,孟某供述了1986年至1992年间在牡丹江地区实施入室强奸作案10起、杀害14人的犯罪事实。

  三十多年来,孟某已“洗心革面”成为当地小有名气企业家,他万万没想到,一枚残缺的指纹让自己“安度晚年”的美梦破灭。他想不明白,现场经过破坏的指纹是怎么被比中的。

  安岩松告诉记者:“这枚残缺的指纹,清晰稳定的细节特征太少,由于遗留时被擦拭,显现的是假的特征,容易造成误导误判。”在实验室待了三天两夜,经过上百次的模拟、比对,安岩松做出一个大胆的猜想:“这枚指纹虽然看起来是箕形纹,但因为不完整,很可能是一枚双箕斗纹,可尝试按双箕斗纹比对。”

全神贯注全神贯注

  结果,一举比中!

  对于刑事技术警察来说,每一次案发现场采集的指纹,都犹如一次没有命题的考试。26年来,安岩松过关斩将,通过这些无声而又冰冷的指纹,连续破获了“1997·9·30”某市付某被杀案、“1998·12·9”某市田某一家三口被杀案、“2003·2·19”某县两人被杀案等数十起重大命案积案。

  他是警队里的“定海神针”

  在安岩松的指导下,记者尝试完成一枚指纹比对作业。对着指纹看了不到一个小时,记者感觉像是走进“迷宫”、掉进“漩涡”,头晕目眩、心烦气躁。

安岩松获得的荣誉证书和奖章安岩松获得的荣誉证书和奖章

  指纹比对好比大海捞针,而安岩松善于在细微的线索中寻求突破。观察、提交、检索、比对,单调而重复的指纹技术工作让他干的有滋有味;学习、研究、总结、创新,日复一日的坚守中,他自创了一套“安岩松指纹工作法”。

  透过一枚枚残缺、变形的现场指纹,他似乎窥见了犯罪分子一张张凶残、狡猾、嚣张的嘴脸。每一次比对都是在指纹战场上的一场搏斗,他用眼睛作匕首、用鼠标作镣铐,刺中目标、锁住要害……

  26年来,安岩松勘查各类案件现场1000余起,检验物证一万多件,出具鉴定报告600余份,无一差错。

安岩松(右一)培训新警安岩松(右一)培训新警

  为了传承安岩松刑事技术工匠精神,2022年,黑河市公安局成立了“安岩松指纹工作室”,工作室在刑事技术手段运用、培训指纹比对鉴定人才和刑事技术数据信息研判等方面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年4月,在公安机关指纹专项会战中,安岩松带领团队,仅用半个月时间比对出指纹线索200多条,为138起案件提供了侦查方向。

  黑河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支队副支队长李博说:“安岩松通过指纹比对破获了一大批命案积案,屡获战功,他这门老手艺为刑事案件侦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成为警队无可替代的‘定海神针’!”

  记者手记

  6月7日傍晚,我约安岩松到黑龙江边走走,他欣然应允,说平时他也总爱去江边。

  落日余晖,波光粼粼。有人眺望彼岸,有人凝视江水,有人悠闲漫步,人们以各自的方式享受着清凉的江风和撩人的江景。

  黑龙江水自顾自地静静流淌……

  18时,安岩松的手机闹铃响了,提醒他吃饭,这是晚上第一次铃声。19时手机闹铃会响第二次,遵照医嘱,提醒他停止进食。21时,第三次铃声提示吃药。次日18时、19时、21时,照此办理。

  安岩松的生活是规律的,但工作无常,因此,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点”便是闹铃。

  人生兜兜转转,岁月盛衰无常。常年熬夜、失眠,给安岩松埋下了健康隐患。

  2011年,持续半年的命案攻坚战役结束后,安岩松住进了医院,被确诊尿毒症。2012年5月,37岁的他又接受了肾移植手术。同事们都以为他要退居二线了,谁也没想到,4个月后,他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安岩松还是原来那个安岩松,他依旧成天在“黑白迷宫”中苦苦探寻。

  12年来,为了对抗排斥反应,安岩松需要每隔12小时服用一次抗排斥药物。但麻烦的是,药物的副作用是降低免疫力,而他的身体则需要提高免疫力,病痛的折磨曾一度让他感到痛苦、无力。

  在江边,劳累一天的安岩松一下子放松了,眼前温暖而浪漫的画面如他所愿,让他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和世界的多彩。

  这江景,很治愈。治愈了安岩松,也治愈了我。

党中央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