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万千气象看江西】郑景忠:葡萄园里绽芳华 “串”起悠然田园梦

【万千气象看江西】郑景忠:葡萄园里绽芳华 “串”起悠然田园梦
2024年06月28日 08:00 新浪新闻

  “葡萄蔓子搭凉棚,珍珠玛瑙头上挂。”来到章贡区沙石镇龙埠村景佳葡萄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的葡萄大棚映入眼帘,棚内一串串青绿、玫紫色的葡萄像一颗颗“宝石”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葡萄的清香,架架葡萄藤高叶肥,串串葡萄圆润饱满,长势喜人。

  •   “热吧?赶紧吃点葡萄解解渴。这个品种叫‘墨姬’,端午节前已经成熟并且上市了,快来尝尝!”基地当家人郑景忠热情招呼起来。他一边熟练地介绍葡萄品种,一边自豪地说:“我用20多年时间,将自己的葡萄园做出了样子,为周边果农‘打版’,为家乡农业‘代言’。”

  •   源于一颗不灭的好奇心,郑景忠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奇妙的转折。昔日作为村干部的“60后”郑景忠,目睹着赣州市尚未有人涉足的葡萄种植领域,内心涌起一股探索的渴望。

      一日,他在报纸的字里行间偶然瞥见,陕西有一种葡萄竟能一年两熟。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奇迹。怀揣着对未知的渴望,他迅速购买了两株葡萄苗,小心翼翼地栽种在家门前。自此,每天下班后,他细心地浇水、除草、施肥,沉浸在培育葡萄苗生长的世界中。

      岁月不负有心人,第二年,那曾经的小小葡萄藤,竟已绽放出勃勃生机,结出了二十多串晶莹剔透的葡萄。那一刻,郑景忠的内心深处被触动,一扇通往葡萄种植世界的大门,缓缓向他敞开。

      2001年,郑景忠决定告别村干部的工作,踏上了种植葡萄的创业之路。初出茅庐的他,由于资金紧张,便在沙石镇吉埠村承包了两亩土地作为起点。面对全新的挑战,他无畏艰难,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前行。为了节省成本,他甚至亲自前往机场附近的养牛场,肩挑背扛地将肥料运回。

      “每次挑完牛粪,我再乘坐公交车回家,车上的人都会捂着鼻子,好奇哪里来的臭味,我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郑景忠回忆着那段岁月,坦然自若,哈哈大笑,仿佛那段艰辛的时光已经化为了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我种葡萄真的是全靠摸索,边学边摸索。经历很复杂,但是运气也好!”2002年,在众多葡萄品种中,他独具慧眼,选中了一个出类拔萃的葡萄品种。尽管其他品种未能达到预期,但这款名为“罗萨”的葡萄在国光超市中却大放异彩,备受消费者喜爱,每斤售价高达十几元。正是凭借这款葡萄的卓越表现,郑景忠的葡萄基地逐渐从最初的两亩地扩展到四亩,再到八亩,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前景愈发光明。

      虽然资金有了,但没有专业技术,要发展种植葡萄谈何容易?

      自2002年起,连续十年间,郑景忠的葡萄基地如同繁茂的藤蔓般,每年都在稳步扩张,其版图不断扩大,在事业的巅峰时期,他在广州、崇义和于都都设有葡萄基地,总面积高达三百多亩。

      然而,投资之路总是充满了风险与不确定性。郑景忠坦言:“当时因为过于冒进,导致其他基地都遭遇了挫折,最终只保留了这一个基地。”面对挫折,他并未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钻研种植技术的决心。

      在“闭门造车”的日子里,郑景忠遭遇了无数次的挫折和困难。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激发了他内心深处那股不服输的“牛劲”。他决心潜心钻研种植技术,将每一次的失败都视为成长的机会。

      他主动走出舒适区,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赴全国各地取经学习,汲取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他还与国内各大院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研发葡萄、桃子等优良新品种,力求将最优质的水果带给消费者。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郑景忠终于从“门外汉”成长为“匠心人”。2008年9月,景佳葡萄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是章贡区最早从事农业休闲采摘的果业基业,现沙石镇基地共86亩,主要种植葡萄和鹰嘴桃,脆蜜金桔等十几个优质水果品种,葡萄种植面积占30亩。基地采用生态种植模式结合现代设施,在品质上严把质量关,产品可供游客休闲采摘,年接待游客近万人次。

      “景佳葡萄专业合作社”在业内崭露头角,先后荣获全国、省、市各类试验推广基地的称号。而他精心培育的水果,也因其品质优良而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赞誉。

      闲谈之际,果园迎来了一批批慕名前来的顾客。他们手提篮子,穿梭在葡萄藤间,一边打卡拍照,一边体验采摘的乐趣,精心挑选着晶莹剔透的葡萄,不一会儿便满载而归。

      作为赣州市第一批种植葡萄的人,郑景忠的名字早已与葡萄紧密相连。这一种就是23年。23年葡萄市场跌宕起伏,很多种植户都放弃了,但他依然坚持,他的决心愈发坚定。

      “农民嘛,最讲究的就是‘生存’。”郑景忠望着满园的葡萄树,目光坚定地说。他深知,在这个时代,种植葡萄的人越来越多,要想在这片竞争激烈的土地上长久发展,必须不断创新,培育新品种。

      “农业试错成本大,风险也大。”每年郑景忠都会带领他的团队,从全国各地引进几十个新品种的葡萄和其他水果。

      他们精心照料着这些幼苗,期待着它们能够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然而,新品种的培育并非一帆风顺。有时,它们会因为不适应环境而枯萎;有时,会因为病虫害而受损。

      “哪怕全都失败了,我也不会放弃!”郑景忠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他相信,只要他们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新品种的葡萄将会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新农人”,郑景忠深知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他积极参与沙石镇的乡村振兴事业,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吸纳了贫困户前来务工。

      在景佳葡萄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关注农业产业的发展和自身技能的提升。他们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掌握了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   葡萄采摘季正当时,郑景忠和果农们也正忙碌着采摘、打包、装箱......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笑声与交谈声交织成一首欢快的田园歌。

      作者:全媒体记者 唐梦姣 实习记者 刘瑾怡 通讯员 张美娟

      校对:叶赣洪

      审核:李慧

      值班主任:潘雪原

      编辑:刘芳

    江西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