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中安时评:以创新之火点燃科技强国“新引擎”

【地评线】中安时评:以创新之火点燃科技强国“新引擎”
2024年06月28日 12:08 中安在线

  近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隆重召开。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以创新之火点燃“新引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据《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我国创新能力在世界排名第12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虽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实践反复证明,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为此,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科技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安全性,形成国际科技竞争新优势。

  以人才为楫提供“智动力”。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从长远看,无论是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还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都离不开更多一流人才支撑。目前,我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由2012年的324.7万人年提高到2022年的635.4万人年,稳居世界首位,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了充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新起点上,要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提高高水平战略科技人才储备,在建立面向未来、面向原始创新的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下足功夫。此外,要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相结合,持续整治滥发“帽子”、“牌子”之风,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钻研。

  以清苦相伴坐住“冷板凳”。“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孙家栋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他创新思路和方法,突破了一项项关键技术,攻克了诸多复杂难题。揆诸当下,“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正是一大批潜心钻研、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秉持“十年磨一剑”的创新精神,我国才得以在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取得了重大成果。事实证明,只要怀着“火热的耐心”,处处保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和底气,就一定能够行稳致远。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们相信,只要树立雄心壮志,鼓足干劲、发愤图强、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

院士大会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