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变中求新,破题消费新场景!普安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观察

变中求新,破题消费新场景!普安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观察
2024年06月28日 10:55 新浪新闻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消费升级激活了市场新的增长点,也对中小企业转型发展提出了新挑战。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普安县多家中小微企业,对其发展现状、难题、需求和布局规划进行深入了解。采访发现,不论是在奋力转型的企业,还是在竞争赛道里拼搏的企业,都用了同样的破题之法:用创新之火点燃新的消费需求。

  寻找新的突破口 改变迫在眉睫

  市场如潮,潮起潮落。与涨潮时风生水起相比,赶潮时进取向前更值得书写。

  “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这对小微企业来说是个利好消息。”普纳山红苗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郭玉书坦言,抵御风险能力最弱的小微企业,正经历着市场的考验。“酒厂2015年起建,2016年投产,当时的目标是‘要不断做大’,通过在便利店、饭馆先铺货再收钱的模式,迅速打开市场。”

  老郭把酒储藏在普安县龙吟镇红旗社区一处恒温17摄氏度的天然溶洞中,储藏了400坛高粱酒。一款42度,一款52度。“2022年最红火,一年能烤近500吨酒,年产值达300多万元,卖到了福建、山东、浙江等地。”生意蒸蒸日上,正待老郭摩拳擦掌乘胜追击之际,低端白酒市场涌现了很多竞争者,“都是削尖脑袋卷价格。”价格战让他感到吃力,把批发价降到了每斤15元钱,“再低就没赚头。”老郭也强烈地意识到,改变,迫在眉睫。

  “思维再不变,只会把路走窄。”老郭调整心态,积极向市场“取经”。“70后”的他观察“90后”“00后”对白酒的态度,得出结论是“不太爱喝”,为了留住这一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果酒,是条出路。

  “普安有刺梨、猕猴桃等水果种植基地,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原料运输成本,酒厂本来有基酒,这是金风玉露正相逢。”老郭美滋滋地着手研发果酒系列,计划明年推出新品。面对瞬息万变的商业市场,他相信,竞逐微醺蓝海是新赛道。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下拼经济的大潮中,很多小微企业更为理性和审慎,谈得最多的是“转型发展”。

  湾河酒厂销售有白沙白、白水布依人家等品牌产品,年销售额达300万元。

  舒丹,一个爱打架子鼓的“90后”酒厂老板,他的湾河酒厂位于普安县白水瀑布附近,占地面积1200余平方米,年产量超过200吨,在普安、盘州、兴义共有5家门店,销售有白沙白、白水布依人家等品牌产品,年销售额达300万元。

  舒丹明白,做生意讲究“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除了经营酒厂,他还养猪。同时拥有两个生猪养殖场,养殖规模达5800头生猪。酿酒的酒糟用作喂猪,而卖猪的“活钱”又支持酒厂经营。

  谈及当下的生意势头,舒丹有话直说,“市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巨变,有蓝海必然有红海。”

  “我们生产的低端白酒缺乏核心竞争力,容易冒头,也容易被取代。”

  他清醒地看到,市场蛋糕很大,但能否吃到或者能吃到多大一块,除了在经济浪潮中奋力一搏,还要寻找新的突破口。于是,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减少白酒产量。面对外界的不理解,舒丹坦言:“目前省内酒业市场已经饱和,想要‘活下来’,而且‘活得好’,就必须要减量增质,做小而精的产品。”

  在舒丹的生意经中,质量与特色是商业的立足之本,只要牢牢抓住这一点,酒香不惧巷子深。

  目光聚焦消费者 “内涵”破“内卷”

  普安县鑫针手工艺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白沙乡大小寨李子菁组,与传统的绣坊不同,这是一家刺绣工厂。五六位绣娘“飞针走线”,两条电脑绣花机生产线正在“踏踏”地工作着。绣片、布料、珠链一摞摞堆在桌上,塑料模特身上穿着一套苗绣礼服,工厂负责人李雪飞介绍:“这一套要卖4000元”。

  苗绣,文化瑰宝,既是苗寨山川草木的体现,也反映了苗族同胞的审美情趣。苗家女儿出嫁时,会身穿母亲缝制的苗服;出席重大活动,也会身着盛装,正是“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的生动注脚。

  “但是好多人去外面工作,来不及缝制。”李雪飞的母亲在10年前就看到了市场的巨大需求,她说,“苗绣是扎根在时代里的种子,不同时代开出不同的繁花,我们的姊妹在外面工作,她们的妈妈也在打工,准备新娘子的苗服可以由留在家乡的阿奶、嬢嬢们缝制。”

  李雪飞的母亲成立了刺绣农民合作社,最初招募了五六个在家妇女一起绣,现在已经发展至15个绣娘。老底子的技艺搭配流水线的韵律,是“高山流水般畅快”,一个月生产100多套服装,价格在500元至4000元区间,年产值三百多万元。

  从母亲手里接棒的李雪飞更习惯用年轻人的视角去看待业务版图以及市场份额,他从起伏的数据表中看到了激烈的竞争:营收和利润下滑、订单小单化、原材料价格上涨……“这是小微企业都面临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李雪飞将纾困的发力点瞄准年轻人。

  普安县鑫针手工艺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绣娘用电脑绣花。

  “现在一头扎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喜欢与历史对话。苗绣服饰,就是古老与新潮的交融,传统与未来的握手,在传承与创新中,蓬勃地美丽着。”他收集了很多新式的图样与设计,注入古老的针脚,呈现更具现代感的绣品。

  在普安、兴义、晴隆,很多模特都穿着李雪飞家生产的苗族服饰走秀。这是行走的代言人。他敏锐地嗅到了商机,立即让媳妇在网上直播带货,为每一位下单客户采取量身定制的营销方案,为品牌形象加持;同时,开设线下门店,讲述苗绣的传承故事,激发消费者对民族文化内蕴精神价值的共鸣。

  以“内涵”破“内卷”,拓宽了思维广角的“连环招”,使得工厂订单非但没有萎缩,反而有增加趋势。“现在每隔两三天就会有快递来取货,省内的销量占‘大头,也有北上广深的订单。”李雪飞通过不断求新求变,创造了符合时代需求的产品,让刺绣厂的发展搭上了飞驰的列车,朝着纵深领域驶进。

  繁花与繁华,这是记者离开刺绣厂时体会最深的感受。如果企业只盯着产品、盯着对手,就只能拼命内卷。唯有将目光聚焦于消费者,洞察他们还未说出口,甚至还没有意识到的痛点,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拓展市场新空间 黔货踏浪出海

  单肩包、手提包……在巴西和墨西哥的商场货架摆放的一只只箱包,部分来自贵州普安。

  黔货出国,是坐落于普安县惠民小区的黔西南州雄盛箱包有限公司的“手笔”。这是一家以生产箱包为主的外贸企业,外贸出口量达90%以上。

  记者走进该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忙碌在流水线上,翻包、打包、裁料、车缝……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该企业已经实现全产业链生产。

  黔西南州雄盛箱包有限公司员工正在制作箱包配件。

  “今年1至6月份的产值有300多万元,全年产值预计达600万元。”公司负责人谭本雄介绍,公司业务繁忙,一天可以做100个包,一个月的产量有2万多个。

  箱包企业作为劳动较为密集的行业,对周边居民就业带动效果非常明显。

  “每天把孩子送去学校后再来上班,孩子放学后也可以去接,一个月能赚3000多元钱,能顾家,能工作,挺满意的。”工人刘晓伍说。

  “公司准时发放工资,从不拖欠,同事们也都很有干劲。这里务工离家近,照顾一家老小很方便,我觉得很好。”工人张茶花说。

  记者观察发现,厂子里有近六十名工人。他们当中有的是易地搬迁群众,也有返乡务工人员。

  “公司过去四五年比较难,都挺过来了。”谭本雄的话语是一派云淡风轻,但在只言片语里,依旧能感受彼时的艰难。

  “首先要稳住基本盘,苦练内功把生产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状态,同时千方百计找出路。”他明白“唯有‘生存下来’,才能够有长足发展的机会。”

  “今年年初,公司增加了新客户,形成了新的盈利点。”谭本雄说,因为拓宽了海外市场,国外订单需求量增高。接下来,他还要扩大规模,争取将工人增加到120人。

  “我很有信心。”谭本雄说。

  距离黔西南州雄盛箱包有限公司9.3公里的贵州铭天实业有限公司,也有产品出口海外。董事长熊嘉盛来自广东广州,他接受采访说的第一句话是“没想到,我有一天会在贵州大山里实现商业梦。”

  贵州铭天实业有限公司的车间,工人们正在加工产品。

  2022年10月,熊嘉盛通过黔西南州招商引资来到了普安县,一个3000平方米的厂房,是他梦想起航的地方。

  工厂主营手工包装制品,有100余名工人从事缝纫和手工贴盒,带来了30万个(件)产品的年产量、四千万元的年产值。

  “虽然现在普安厂区的产值不足广东厂区的一半,但是在工人们上手熟练以后,产值翻番不是问题。”熊嘉盛在广东还有一个工厂,他正在逐渐缩小那边的规模,把重心转移到普安。

  之所以如此坚定,主要是因为当地的营商环境。

  “这里的政府全心全意为企业做好服务,我刚来的时候,获得的扶持力度就很大,当初招商时的承诺也一一兑现了,在这里做生意,我很安心。”熊嘉盛指着不远处的一间厂房介绍道,“你看,那是我原来的厂房,场地小了,我们扩大生产后就跟不上。现在的新厂区,是政府免租新批的,面积有8000平方米。”

  政府上心换来了企业放心,熊嘉盛决定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我订购了一批新生产设备,今年底设备一到,马上将工人扩招至300人。”

  扩大规模的同时,他并不担心销路,并骄傲地表示:“目前我们的生产量还跟不上需求量。”

  贵州铭天实业有限公司的车间,工人们正在加工产品。

  熊嘉盛的自信并非盲目,因为除了国内销售,他还将目光瞄准了国外市场,每年都会带着最新产品前往广州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这扇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熊嘉盛迎来了很多新机遇,也获得沙特、意大利、美国、韩国等9个国家的固定客源。

  “目前,我们有四成产品销往国外,未来,还将继续追加出口份额,争取将比例追加到七成。”熊嘉盛说,对中小微企业而言,追逐风口,加大研发,招兵买马,之后找准定位“拼一把”是一贯作风。

  “我现在正着手多元化的研发产品类型,从原本的酒类包装增加到食品包装、化妆品收纳盒、首饰盒、珠宝盒,手表包装等。”他透露,有计划在黔西南州再开分厂,以完整的产业链让生意更上一层楼。

  “我打算将做服装生意的朋友介绍过来开厂。”他说:“相信这片土地会为我们带来无限的可能。”

  无论是寻求创新突破的郭玉书、舒丹还是打造自己独特标签的熊嘉盛、谭本雄等,记者都问过他们同一个问题:如何守旧创新?几乎所有的企业领头人回答都相似:在竞争中依靠服务和性价比取胜,不再是生存发展的长远之道。迎接时代风口、切准细分赛道,向专精特新发展,才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

  “目前,全县有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以及若干小微企业。”普安县工业和科学技术局业务股(工业)负责人滕正银说。2024年,普安县紧盯拟招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着力引进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完善健全产业链,提高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

  “同时,我县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大力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帮助企业争取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滕正银表示,普安实行县领导包保入企走访制度,帮助中小微企业及时协调解决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此外,还指导有融资需求企业申请贵州省新动能发展基金、工担公司担保融资等支持,鼓励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帮助中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丹 王颖 田儒森 赵哲铭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吴晚霞

  编辑 刘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周文君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