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投资新疆|上天入地:天山脚下“种子芯片”的故事

投资新疆|上天入地:天山脚下“种子芯片”的故事
2024年06月28日 11:49 人民网

  

  2014年与法国公司合作选育玉米新品种;

  2019年与英国公司合作审定推广甜菜新品种;

  2022年与塞尔维亚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向日葵种子;

  ……

  小小的种子是联通世界的旅行者。多年来,新疆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圣禾”)联合中亚五国以及欧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种质资源引进利用、品种合作开发和技术培训等多方面科技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坚持创新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和新技术,进而在全国市场推广开发利用,积极走向中亚和南亚市场,实现种业科研和市场开发的国际化发展。

  九圣禾董事长舍亚辉介绍说,公司还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了科技创新中心,在阿拉木图、塔什干、比什凯克建立的3个试验站已开始常态化运作。目前,公司在中亚地区输出试验推广品种150多份,在中亚审定玉米品种2个,有6个品种已通过初审,并被录入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农作物品种手册。

九圣禾研发的航麦106小麦种子。人民网记者 吴思萱摄九圣禾研发的航麦106小麦种子。人民网记者 吴思萱摄

  2022年,公司研发的两个品种随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进行太空诱变育种。2023年,经过“天选”的航麦106小麦种子正在昌吉市、奇台县和伊宁市等地推广种植。2024年,九圣禾的卫星空间育种载荷已通过申请。“未来,九圣禾将有一批小麦、玉米、棉花、西甜瓜试验样品进入太空进行试验,希望通过这一技术,进一步筛选出具有优异性状的种质资源,为我国育种事业注入新的活力。”舍亚辉信心满满。

九圣禾试验田里插着品种标示牌的一畦畦粮苗迎风生长。人民网记者 吴思萱摄九圣禾试验田里插着品种标示牌的一畦畦粮苗迎风生长。人民网记者 吴思萱摄

  小小的种子在浩瀚太空感受着星辰点缀,银河流淌;翠绿的航麦也在九圣禾的试验田里,迎着盛夏午后的似火骄阳,茁壮生长,微风吹过,绿浪滚滚。丰收在望的背后,倾注着农业科技人的工匠精神。

  九圣禾拥有140余人的自主创新科研团队,在全国主要生态区建立了15个核心试验站、34个生态试验站以及200个生态试验点。目前已拥有育种材料5万份,引进、创制各种种质资源1万多份,每年试验组合数超2万个。

在九圣禾试验田里,身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查看小麦长势。人民网记者 李美玉摄在九圣禾试验田里,身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查看小麦长势。人民网记者 李美玉摄

  九圣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赵海燕表示,在“国家种业振兴”战略指引下,九圣禾创新实验室以种质资源评价、生物育种、农业标准研究等工作为核心,积极打造国际化、专业化、商业化的科研检测服务平台,助力提升新疆种业科研创新能力、生物育种产业能力、种子安全检测能力,为“一带一路”国际种业科研合作添砖加瓦。她讲道:“培育良种,最终只为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例如,九圣禾新麦26优质强筋,品质指标超过美麦DNS,接近加麦2号和香港金像粉,实现了品质育种的突破和创新,解决了优质不高产的问题,每亩增收110元至180元。

九圣禾创新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开展种子检测相关工作。人民网记者 吴思萱摄九圣禾创新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开展种子检测相关工作。人民网记者 吴思萱摄

  无论是在田间地头潜心观察作物生长,亦或是在实验室中醉心提升种子活力,这些天山脚下的农业科技人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培育种子 “上天入地”,始终追求的是把一粒良种变成一仓好粮、一国好粮、全球好粮。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新疆持续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批像九圣禾一样掌握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及市场服务的新疆种子企业,正在为更好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不懈奋斗,为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长书写新篇章,为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作出新贡献。(赵强、唐晓勇、吴思萱、徐祥丽、李美玉、周琳佳、韩婷、李龙)

新疆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